健康養身★小心!媽媽孕期愛吃這些「水果」,寶寶恐怕變成......

母親很偉大

懷胎10月為了傳宗接代...

 

小心!媽媽孕期愛吃這些「水果」,寶寶恐怕變成......

(本圖翻攝自jaypeejournals)

很多人都知道,如果新生兒體重超過8斤,就被列入「巨嬰」的範疇,意味著孕媽的生產過程將會更加艱辛和曲折。



最近媒體爆出,瀘州一名28歲的二胎媽媽經過1小時的剖腹手術,誕下了「超級女嬰」。據聞該女嬰重達11.9斤,身長55公分,比不少滿月的寶寶都要大!
生個大胖娃娃是有「福氣」的表現?


民間的老百姓都認為,如果自家媳婦能生出大胖娃娃是最有福氣的事,在女人懷孕期間都按兩個人的份量給她加餐。


然而,大胖娃娃並非總是福氣,巨大兒對於媽媽或自身其實都有相當大的危險,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首先,懷有巨大兒的媽媽生產時面臨考驗。由於胎兒體積過大,如果媽媽骨盆過於狹窄,堅持順產容易增加難產和產傷的機率。所以,產科醫生一般會建議懷有巨大兒的孕媽選擇剖腹產。
其次,巨大兒易出現「女性化」特徵。巨大兒本身的脂肪細胞較普通嬰兒多,其分泌的芳香化酶亦會增多,進而促使雄性急促轉化成為更多的雌激素。這一系列的化學反應,最終導致嬰兒的「女性化」傾向。
第三,巨大兒的腦垂體功能下降。研究發現,60%-80%的巨大兒成年後會變成一枚不折不扣的「胖子」。這是因為,當體內腦垂體的脂肪細胞增多時,垂體功能會隨之下降,影響將來的性腺和生育功能。
第四,難以避免的「產後後遺症」。孕婦體重過重所留下的產後後遺症,短期內會造成體形改變、皮膚鬆弛,中年後患慢性病的隱患還可能會增加。

 

小心!這幾類媽媽最易生出巨嬰


在現實生活中,大胖寶寶總與那麼幾種媽媽「有緣」。看過這篇文章的你,可以預測下自己是否有生出巨大兒的機率,提高警惕並提前幹預,給自己和寶寶的未來上個「健康保險」。

>> 「水果控」媽媽:

醫生發現,不少生出巨大兒的媽媽都是「水果控」。水果雖說對人體有益,但鑑於很多水果含糖量非常高,吃得過多也並非是好事。孕期攝入過多水果且不愛運動的媽媽們最易營養過剩,容易生出巨大兒。

 

>> 糖尿病媽媽:

糖媽媽分娩巨大胎的可能性為25%-40%,當糖尿病孕婦合併肥胖時,巨大兒發生率進一步增加。因為胎兒通過胎盤從母體獲取葡萄糖,當母體血糖增高,胎兒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胎兒容易長成巨大兒。


有糖尿病家族史、年齡超過30歲、肥胖、反覆患黴菌性陰道炎、巨大兒分娩史、無原因反覆自然流產史等孕婦是「糖媽媽」的後備軍。

 

>> 過期妊娠媽媽:

孕媽們懷胎十月等待的是瓜落蒂熟的一刻,但如果預產期已過,自己的肚子仍毫無動靜,就要警惕過期妊娠,而過期妊娠帶來的危害之一就是產出巨大兒。二者關聯在於,過期妊娠時,若胎盤功能良好,可形成巨大兒,使難產的機會增加。

>> 羊水過多媽媽:

研究表明,羊水過多的發生與巨大兒的產出機率有顯著相關性。

羊水量多與少都是母體、羊水與胎兒三者之間進行雙向交換所取得的動態平衡的結果。一旦交換和代謝失衡,羊水生成多於排泄,就會引起羊水過多。所以,羊水過多的媽媽產程中需得到系統的管理和嚴密的監護。


巨大兒固然可愛,但卻為母兒健康帶來一定的影響。所以,媽媽們可要小心,懷二胎時注意保持營養均衡,控制好體重,防止營養過剩,同時還要注意體育鍛鍊。

「本文轉載自微信」

更多精彩文章:

A型血應多吃青菜、O型血應多吃瘦肉!?各血型應注意的保健寶典!小心!媽媽孕期愛吃這些「水果」,寶寶恐怕變成......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萬博超報導】疾管署昨(20)日公布國內今年首例境外移入茲卡病毒感染症確定病例。患者為中部10多歲本國籍男性,日前隨家人至越南胡志明市探親,後出現發燒症狀,返國入境時,經機場發燒篩檢站攔檢並採檢通報,於昨日確診。患病婦女需延後懷孕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個案將居家隔離至25日,目前相...

閱讀詳情 »

忙碌了一整天,希望夜晚能睡個好覺,是許多人的願望!因此,選擇一套合適的寢具,提升睡眠品質,可說是一夜好眠,讓疲勞全消,隔天精神抖擻的關鍵。但市售枕頭、床墊種類百百種,民眾到底該怎麼選擇?就讓專業物理治療師來告訴我們吧! 忙碌了一整天,希望夜晚能睡個好覺,是許多人的願望! 不只不當姿勢會釀肩頸痠痛 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戒癮有成前輩小楊呼籲青少年:「查埔仔要有擔當,勇敢承認自己過錯,說改就改,毋通齁老母為你流目屎。真的很感謝家人與關老爺不放棄我,我也要證明跳陣頭的孩子不會變壞!」藥癮是一種慢性病,就診、接納、陪伴才能讓躲在黑暗角落的他走向陽光,家人的陪伴與信仰是最好的良藥,讓藥癮者重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許多人在跌倒時,會反射性用手撐地。有位粉領族OL就在跑步跌倒時用手撐地,雖然當下X光檢查並未骨折,但手腕卻疼痛長達4個月,吃藥復健都沒效。就醫經特殊角度X光檢查確定是舟狀骨骨折。骨科醫師李佳霖建議,若有類似情況,應接受專業醫師檢查診斷,及早治療,以免留下手腕關節後遺症。舟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