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我病了,我累了,要請假幾天」這兩種人最容易受到疲勞的傷害!

中醫學講「脾主肌肉」;因此脾氣一虛,從身體的橫紋肌到內臟器官的平滑肌,都會無力,疲勞自然是隨之而來的事。當我們為謀生、為學業而勞心過度時,脾氣會因此受損,胃口不好、口淡無味、肌肉無力等疲勞症狀便也出現了。

心理壓力過大、心氣虛的時候,就是大腦皮質這人體最高中樞失常時,它對自主神經的調節就會出問題,導致身體出現消極、抑制狀態的副交感神經占上風;和真正的勞累致虛相比,這種失調導致的疲勞,是種「閑出來」的疲勞。

 

「我病了,我累了,要請假幾天」這兩種人最容易受到疲勞的傷害!

累出來的疲勞

如果一個人始終處於迎接刺激的備戰狀態中,對身體會是極大的消耗。很多「過勞死」的人,生前就處於這種持續的緊張中,這種耗損引起的疲勞就是真病了,非重視不行,要休息,甚至要進補,抑制其興奮。比如心臟猝死之前,疲勞應該是最典型、最常見的前兆,它提示你心臟功能不支,沒力氣泵血,要休息了;如果這時候你去醫院做個檢查,可能就可以躲過一劫了。遺憾的是,很多人沒有將疲勞當回事,畢竟疲勞沒有突然摸到的腫塊或襲來的疼痛那麼直截了當指明疾病,所以很難引起大腦的重視。

疲勞是一種身體的感受,一出現就是在向大腦示警:「我病了,我累了,要請假幾天。」但是這種警報有真也有假。

 

真的疲勞,是身體確確實實被消耗

當一個人總是處於交感神經興奮的狀態時,就可能真的被累倒。我們習慣把很多不能確診的病症,歸結為「自主神經紊亂」。自主神經是會自作主張的,比如一個害羞的人,就算拼命控制自己「別臉紅、別臉紅」,也沒有用,他的自主神經總是把他害羞的一面,最快地暴露出來。

自主神經是不以你的意志為轉移的,自主神經又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一般在白天值班,負責調動身體的興奮度,使人處於一種積極的應對狀態中,心跳加快、血壓上升、出汗、口乾……你可以想像一下:開運動會賽跑時,站在起跑線上,等待那一聲發令槍響的感覺,肯定緊張得都能聽到自己的心跳聲,那就是交感神經極端興奮的狀態。一個人必須要有這種可以興奮的能力,才能在危急時刻,調動全身潛能去應對,否則就只能束手就擒了。

 

有兩種人最容易受到疲勞的傷害

一種是習慣疲勞的「老病號」,他們的生活品質很差,甚至已經忘記了、不疲勞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

一種是「初嘗疲勞的年輕人」,他們總覺得睡一宿覺就能解決問題,而他們尚且壯實的身體,也確實可以彌補疾病之初的身體損傷;但是對疲勞的忽視,最終卻可能釀成不可挽救的後患。

 

閑出來的疲勞

嘴裏沒味兒、口淡、疲倦、乏力等症狀,都是副交感神經功能偏亢的表現,同時也是中醫脾氣虛的表現。也就是說脾氣虛時,副交感神經是處於上風的,人就會想通過吃刺激性食物,來改變口淡的感覺。

 

嬌氣,一動就累,是閑出來的疲勞

報假警示的疲勞,就是閑出來的,看著是疲勞,其實是懶。這是因為本該在夜裏值班的副交感神經,在白天興奮了,就會使人變得慵懶和懈怠,提不起精神。但是這種懶也是神經失調的結果,也屬於一種病態。

副交感神經的作用和交感神經的作用正好相反,它可以保持身體在安靜狀態下的生理平衡,一般在天黑之後工作。作用首先是使心跳減慢、血壓降低,促進肝糖原生成,儲蓄身體的能量,並且節省不必要的消耗……總之,人處於安逸、鬆懈、放棄競爭的狀態時,就是副交感神經發揮作用的時候。

 

偏於「副交感神經興奮型」的人

有的人生來就有一種慵懶的氣質,生活中總是優哉遊哉的,在體質上可能會先天偏於「副交感神經興奮型」,他們很少像「交感神經興奮型」的人那樣激情洋溢、全情投入,他們的神經類型對身體能量天生就有一種保護和節約作用。但是,這並不能使他們減少疲勞感,原因是──當副交感神經興奮時,很多神經遞質的分泌也隨著增加,人對疼痛、刺激的感受將變得更加敏感,身體的感受被無形放大,人變得很嬌氣,一動就累,提不起精神做事,早上很不願意起床……這些總是讓人和意志脆弱聯繫在一起的症狀,其實是體質問題,也可能是後天功能失調導致的偏頗,但都是因為副交感神經過於興奮所造成的。

 

「我病了,我累了,要請假幾天」這兩種人最容易受到疲勞的傷害!

本文摘自大塊文化《這樣生活少疲勞慢衰老 》

 

【更多訊息請上《大塊文化》官網;《大塊文化》粉絲團】

相關推薦

  (圖片翻攝自央視) 喝水,是我們每天都會做的一件事,尤其是現在正值春天,很容易出現口乾舌燥的情況,要喝的水一定是比平時更多! 但是,你知道嗎,喝好一杯水,對我們的健康大有好處。要是喝水加一物,更能橫掃體內十年毒!趕緊學起來吧~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 下同) 1、睡前喝水,可預防心梗和...

閱讀詳情 »

很多人都會把喝完的可樂瓶要嘛丟掉,要嘛賣給回收廢品的人。比利時的一位教授Willem Van Cotthem,他專門收集別人丟棄的可樂瓶。沒想到短短一年後,就得到了出乎意料的豐碩成果!他把可樂瓶的底部用刀割掉,把瓶蓋弄掉。然後把一個可樂瓶的頭部插進另一個可樂瓶的底部,把它們這樣一個一個的摞起來。用鐵...

閱讀詳情 »

  疾病是人在生活中極力避免的事情,但很多時候疾病總是約人不期而遇,因此想要避免疾病對於疾病的前兆就要重視起來,任何疾病在發作之前或者在十分輕微之時,都有著許多的徵兆,而人們如果重視起這些徵兆便可以有效的保護好身體健康,甚至預防疾病,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下疾病來臨之前都有哪些徵兆吧! 1&n...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65歲蔡姓婦人三叉神經疼痛長達五年,最嚴重時,連吃東西、觸摸到自己就痛到喘不過氣,屢次尋醫無效讓她深覺「活著沒有希望」。求診於臺中慈濟醫院神經外科林英超醫師,經手術治療後,總算能鬆口氣重拾笑容。   好發於季節交替 季節交替時好發的三叉神經痛發作起來簡直要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