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情鬱悶 增加罹患大腸癌機率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心情鬱悶、過度緊張會增加罹患腸癌機率?據開業醫診所針對4200名60歲以上大腸鏡檢查患者分析,超過75%有腸道過彎、緊縮問題,其中以心情鬱悶、因家庭等因素引起心理問題的老年人最容易發生,另外也常見精神疾病患者有同樣情形;醫師表示,腸道過彎不僅增加大腸鏡檢查的困難度,更提高罹患大腸癌風險!

開業醫診所院長劉輝雄指出,曾收治一名63歲的清潔阿姨,因先生早年經商失敗,經濟壓力沈重,又常常三餐不定時定量,十多年來持續有間歇性突發肛痛,近3個月更出現頻頻尿急、大小便失禁問題;經全大腸內視鏡檢查,發現腸道嚴重彎曲且緊縮,並在上行結腸發現兩顆5毫米大腸腺瘤,後來靠著放鬆心情,搭配「強化骨盤腔功能呼吸法」,再經內視鏡切除手術,身體才恢復正常。

像上述案例不在少數,劉輝雄說明,人體的大腸是第二個大腦,所謂「腦腸迴路」即是指大腦會影響大腸功能。尤其老年人容易因長期的心理因素導致腸道彎曲緊縮,加上腸粘膜脆弱,即便做了大腸鏡檢查,也可能誤判,或是容易有穿孔、出血風險。

一般內視鏡檢查腸道,到底部約70-75公分,但一些患者因為脹氣,使腸道如吹氣球般變長,導致嚴重彎曲,更甚者有大腸鏡管全部進入腸道,檢查卻只到腸道的一半,而錯過潛藏深處的腸癌病變。

劉輝雄舉例,一名71歲老奶奶,經不同醫院的兩次大腸鏡檢查,都沒發現異狀,但她腹脹、血便、嚴重貧血等問題持續上演,於是至診所做進一步檢查,沒想到老奶奶腸道彎得像9彎18拐,並發現整條上行結腸有如葡萄串,已是腸癌末期;因過度的彎曲讓前兩次檢查難以到底,即便發現也為時已晚。

對於老年人腸道過彎緊縮的大腸鏡檢查,劉輝雄說,術前清腸相當重要,部份患者甚至需在數週前服藥,幫助腸道放鬆,當然,患者心情放鬆也是一大關鍵!

台灣大腸癌罹患人數居高不下,多位名人因此辭世,劉輝雄強調,大腸癌是可以預防且根治的疾病。高危險族群如40-60歲民眾、有大腸瘜肉家族史、手術後腸沾黏、肥胖、糖尿病患、長期心理緊張、愛吃炸類食物、常熬夜,以及有血便、腹痛、大便異常等民眾,更要定期做糞便潛血篩檢及大腸內視鏡檢查。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0254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1名35歲女性,眼睛出現脹痛、紅腫等現象,甚至視力出現模糊,就醫檢查,發現左眼視力只有0.2,且眼壓過高,確診為虹彩炎性青光眼;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主任呂大文指出,進一步諮詢後,才發現原來是患者因進補補過頭,進而誘發症狀。包括羊肉爐、薑母鴨等,在冬天時都是許多民眾喜歡進補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針對民間監督健保聯盟批評,日前食品藥物管理署公布33項學名藥品沒有執行生體相等性(BE)試驗尚未下架一事,恐有害人體。對此,食藥署澄清,申請變更的藥品都不是主成分,而是不具藥理作用的賦形劑,絕對不會發生嚴重不良反應,以及療效不等的情形,請民眾放心,將確認違規後,陸續發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食品藥物管理署12月初前公布33項學名藥品擅自變更處方,必須下架並重新執行生體相等性(BE)試驗,以證明藥效與原廠藥相符;不過,民間監督健保聯盟今日召開記者會揭露,33項藥品至今仍在市場上持續流通,其中高達9成為藥品為PIC/S GMP或GMP品質認證藥廠,「簡直是國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根據統計,國內30歲以上婦女罹患子宮肌瘤的比例高達20%,40〜50歲婦女發生率更高達30%!今年32歲的黃小姐就因罹患「黏膜下肌瘤」而流產兩次;婦產科醫師提醒,子宮肌瘤除了容易出血外,也可能引起反覆性流產,女性朋友一定要多加小心! 負責診治黃小姐的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