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想要腎臟好 「三控三避」不可少

想要腎臟好 「三控三避」不可少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造成腎臟病的原因中,第一名是糖尿病,第二名高血壓,第三名腎絲球腎炎,而且侵襲腎臟不著痕跡,速度緩慢,難以察覺,直到發現出了狀況,已經發展至需要洗腎的階段;腎臟科醫師提醒,其實,腎臟病會有早期徵兆,並且可透過「三控三避」來顧腎。

瞭解腎臟生病原因

恩主公醫院腎臟科病房張嘉峰主任表示,想要維護腎臟,首先要瞭解導致腎臟病的原因,例如糖尿病與高血壓,分別是導致腎臟病的一、二名,因此最基本就是要控制好糖尿病與高血壓,其二是要瞭解尿毒來源,因為吃進的營養無法被吸收利用,又尿不出去,反而變成身體的負擔,進而使尿毒素增加,所以在飲食上就要特別注意。

牢記早期7徵兆

張嘉峰主任指出,很多腎臟病人會詢問,腎臟不好要吃什麼才能補;其實,腎臟不要補。由於腎臟病的機轉複雜,因此,要及早加以防範,若是出現「泡、水、高、貧、倦、夜、痠」,即小便起泡、水腫、血壓高、貧血、疲倦感、夜尿及腰痠等早期徵兆,就要及早就醫。

恪守「三控三避」

此外,對於腎臟病高危險族群,可透過「三控三避」來顧腎;所謂「三控三避」即是控制血壓、蛋白尿、血糖,以及避免感冒、過度疲勞、傷害腎臟的藥物及檢查。張嘉峰主任進一步指出,國人洗腎盛行率持續增加,往往是因為很多病人無法有效進行自我飲食管理;因此,最好是能搭配營養師共照團隊,從衛教與飲食著手,才能更上一層樓。

頻尿暴食狂飲 換低蛋白飲食

因為食物豐富,現代人普遍吃了多餘飲食,造成營養過剩,增加身體負擔,所以,張嘉峰主任建議,若是有多吃多喝多尿的情況時,就應該要瞭解腸道療法,從低蛋白飲食做起,要是不容易吃低蛋白飲食,也可補充不產生尿毒素的酮基胺基酸療法,及早介入治療,可使腎臟免於惡化。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390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下班後,喜歡打開電視來紓解一整天的身心壓力,有時候不自覺就追劇到天亮了,該怎麼辦?根據克里夫蘭醫學中心,心理學家斯科特·比婭(Scott Bea)說,人們喜歡瘋狂追劇的原因是它能讓大腦感覺很好,所以陷入再次找尋快樂的模式,但她提醒追劇前可以制定規則協助你掌握觀看時間,也應避...

閱讀詳情 »

2021.05.25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5月26日為止,已經有46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20...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慢性病人及長者為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感染引發重症之高危險群,應盡量減少出門,如為領第2、3次慢性病用藥,而前往醫療院所或藥局等公共場域,將增加暴露風險。疫情升溫 不就醫可採電話問診中央健康保險署李伯璋署長表示,因應疫情升溫,很多慢性病人不敢去醫院但有定期回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