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想要達到「胃腸好,人不老」的狀態,你應該這樣做!

文/陳邦基(林口長庚醫院胃腸科教授、顧問級醫師) 

人的生理基本需求,不外乎「吃喝拉撒睡」:吃得下,排得出,睡得著,生活自然過得好。然而「民以食為天」,吃的問題擺第一,不只「人如其食」, 吃不對還會「病從口入」呢!

想要達到「胃腸好,人不老」的狀態,你應該這樣做!

食物從口腔進入消化道,經過食道,幾秒後即進入胃,在胃裡停留數小時(因食物不同而異),經過貯存,研磨,消化後再排空進入十二指腸、小腸、大腸,最後排出體外。因此胃是消化道很重要的第一道關口,攸關消化作用的優劣。

胃液的分泌量,一天有1.5到2公升,胃酸PH值在1.0到3.5間,胃酸有強力殺菌,活化胃蛋白酶功用。胃黏膜之不受胃酸破壞侵蝕,有賴於黏膜之攻擊破壞因子(胃酸、胃蛋白酶、膽酸、缺血、缺氧、壓力、幽門桿菌、菸酒、消炎止痛藥、刺激性飲食)與防禦保護因子(黏液、重碳酸鹽分泌、黏膜血流、細胞再生、血管新生、前列腺素合成),兩者之間保持平衡狀態,才有完整的胃黏膜障壁。一旦失去平衡,如破壞因子增強或保護因子減弱,則會導致黏膜發炎、糜爛、潰瘍,甚至癌變。

人體生存必需的七大營養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水及纖維質(或植化素)。消化道的健康更與酵素及益生菌關係密切。因此要讓胃的年齡(內視鏡下的胃相)比實際的年齡(身分證上的)來得年輕,達到「胃腸好,人不老」的狀態,就必須從減輕胃在消化作用上的負擔來下手。

飲食的原則宜採取「均衡」、「少量」、「多樣」。規律的生活作息,多喝水,適量運動及休息,充足的睡眠,食物宜多蔬果,少紅肉,細嚼慢嚥,只吃七分飽,避免重口味(甜、鹹、油、酸、辣),不菸少酒,少藥及化學添加物,適當減壓(笑口常開、正面思考、感恩快樂的生活態度),便可以減少體內之代謝酵素及消化酵素的過度損耗,也能從飲食中攝取到充足的植化素、酵素,養好消化道內益生菌,對胃腸有很大的益處。

《大家健康》雜誌所出版之《養好胃,身體自然變年輕!》新書,內容滙集了各種常見的胃疾患,如胃酸逆流,胃炎,胃潰瘍,消化不良等主題,分別採訪胃腸專科醫師及營養師,請他們提供見解,從病史、臨床症狀、診斷、治療、中醫藥調理以及生活、飲食的保健之道,經由編輯群、記者的精心規劃整理,以淺顯易懂,深入淺出的流暢文筆來介紹,相信必能讓讀者閲後有豐盛的收穫,是以樂於撰序推薦。

 

 

【更多資訊請上《大家健康雜誌》;《大家健康雜誌》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不少人會買來擦香港腳的藥膏「安皮露」傳出含量不符合標準,需要全面回收,而這次回收量多達8批!食藥署表示,這些有問題的產品因主成分超標,敏感族群用了恐感到過度刺激。 這次回收的藥品名稱為「安皮露」(ONPYLU),開發廠商為,許可證字號為「衛署成製字第007884號」,...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你每次過馬路時能夠在時間內過完,還是會氣喘吁吁,甚至在時間歸零時才走到一半?如果是後者就該擔心「肺動脈高壓」。5月5日是「世界肺高壓日」,為提升大眾和自體免疫疾病病友對於肺動脈高壓的認知,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肺動脈高血壓關心協會宣導如何透過「喘咳血腫暈」口訣與「PK小綠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33歲的阿漢(化名)是個認真工作的上班族,幾個月前,阿漢發現自己在夜晚開車時,與對向車相會時會忽然看不到,因為夜間瞳孔會放大以感知光線,但阿漢卻變得特別畏光,檢查才得知原來是罹患早發性白內障,白內障集中在瞳孔正中央,有對向來車時車燈使瞳孔縮小,白內障即擋住視線,手術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一名5旬男性罹患「乾癬性關節炎」,全身長滿一塊又一塊乾癬,甚至連頭皮都有病灶,且手部關節腫脹,相當難受。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陳明翰醫師表示,由於他體態豐腴,經醫療人員衛教之後積極減重,並使用生物製劑(腫瘤壞死因子TNF-α阻斷劑)治療,皮膚大幅改善,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