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原來情緒和壓力也會造成胃腸疾病?!

文/吳明賢(臺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臺灣大學醫學系特聘教授兼主任)

身為胃腸專科醫師,每天接觸不同胃腸疾病的患者,除了遺傳及個人體質外,這些罹病的患者,共同特徵就是飲食與壓力失調。胃腸生病,人當然不舒服,連進食和心情都受到影響,生活更是被打亂。

我們胃腸醫學界常流行一句話:「胃為心之窗」,這句話一方面反映胃腸出差錯,會導致個案身體的病痛外,心理更是悶悶不樂;反過來則意謂情緒和壓力也會造成胃腸疾病。因此維持胃腸的健康,不僅關係身體健康,也和心理健康息息相關!

原來情緒和壓力也會造成胃腸疾病?!

雖然現代人食物不虞匱乏,但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加上繁忙緊湊的生活步調,在在都使胃腸疾病的發生水漲船高。

董氏基金會已成立30年,在菸害防制、心理衛生、食品營養的衛教方向,對國人的健康貢獻,有目共睹。另外與國人健康有關的重要議題,也透過《大家健康》這本雜誌的發行,來做民眾的基本教育。每期內容中,對常見的醫療保健問題,介紹與分析皆相當中肯與深入,其成效有口皆碑。

其中在與國人胃疾病最常見有關的胃食道逆流和胃潰瘍陸續有不少的探討,不僅有基本知識的介紹,也有專業中、西醫師的訪談與求證。從疾病的發生、常見表現、如何診斷、正確治療到日常保養皆有詳實的報導。這些篇幅散布在不同期別的《大家健康》雜誌中,於發行的當時確實引起很大的迴響,然事過境遷,日後想要再找相關資料,卻常遍尋不著而徒呼負負,因此有必要重新將相關資料滙整出版。

想對胃食道逆流和胃潰瘍有進一步了解的民眾,可以從《大家健康》雜誌出版的《養好胃,身體自然變年輕!》一書得到初步的解答。除了對上述疾病介紹外,這本書另一特色是有很好的保健資料,而且兼顧中西醫觀點。

有道是「預防勝於治療」,醫師只能幫病患減少傷害,恢復健康,若想進一步促進健康,正確的保健知識及實際付出行動還是只能靠自己而非靠醫師或藥物。維持均衡飲食、養成運動習慣,規律作息,適時紓壓,皆是胃腸保健的不二法門。而養好胃,心情愉快,身體健康,當然人看起來會神采奕奕,自然變年輕!

相關推薦

一、死亡,是食物造成的!被譽為營養學愛因斯坦的世界營養學權威柯林‧坎貝爾博士發自良心的建言:「死亡,是食物造成的!」愈營養,愈危險?史上最完整,歷時40餘年,震撼全球66億人的健康大發現!以下是你所不知道的真相:1、罹患肝癌的孩子,大都來自吃得最好的家庭。2、只要改變飲食習慣,不吃動物性蛋白質,腎...

閱讀詳情 »

也許你不知道,醫生絕對不會吃以下幾種食物:     1、罐裝番茄醬 罐子裡襯中的樹脂含有雙酚,這是一種會引起從生殖疾病到心臟病、糖尿病和肥胖一系列病癥的合成雌性激素。研究發現,大多數人體內的雙酚水平都超量,從而會抑制精子生長或損害染色體。每升的罐裝番茄中就會有50微克的多酚,足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楷婷報導)一名45歲的貨車司機患有糖尿病已長達五年,由於長期開車缺乏運動,直至視力逐漸模糊導致無法開車,經過檢查才發現,原來右眼為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且併發玻璃體出血、視網膜剝離,而左眼為糖尿病性黃斑部水腫,經緊急治療才免於失明。患者黃先生的左眼經三次眼球內「抗血管內皮增生因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中秋節月圓人團圓,家家戶戶開心圍著炭火烤肉;但是吃下大量覆著濃煙、油煙,以及加工煙燻、高膽固醇的食物,恐怕增加致癌風險!營養師提醒,大啖烤肉同時,記得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柚子、奇異果,可以減少有害物質在體內形成致癌物。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指出,木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