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戴耳機聽音樂 醫籲:遵守二不一少原則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時下年輕人極愛戴著耳機聽音樂,臨床上,就有一名男大學生,因為戴著耳塞型耳機聽音樂睡著了,一覺醒來,竟發現聽力受損;醫師提醒,聽力受損往往無法完全恢復,年輕人若要戴耳機聽音樂,應遵守「二不一少原則」,不要音量太大、不要長時間聽戴、少用耳塞型耳機。

澄清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朱繡棟表示,年輕人戴著輕便型的耳塞式耳機聽音樂,幾乎是隨處可見,這位男大學生,就是戴耳塞式耳機「聽」了一整夜的音樂,第二天到學校上課,發覺老師講課的聲音好像變小聲,才驚覺自己耳朵有問題;進一步做聽力檢查,他的右耳正常,左耳的聽力是七十分貝,也就是他的左耳對音量七十分貝以上聲音才有反應,診斷為中度聽力受損。

朱繡棟醫師指出,音量太大的音樂如同噪音,在九十分貝的噪音中超過八小時,九十五分貝的噪音中超過四小時,一百分貝的噪音中超過二小時,一百一十分貝僅半小時,便會使內耳受到傷害;尤其是耳塞式耳機直接對準耳膜,對聽力的傷害更大。

一般而言,聽力於二十分貝以內者為正常;二十至五十五分貝之間為輕微聽力減退,但尚未達殘障程度,而殘障列等以五十五至六十九分貝,屬輕度聽力障礙,七十至九十分貝為中度,九十分貝以上為重度。朱醫師說,這位大學生經藥物治療二週後,聽力雖有進步,但已無法百分之百的復原。

所以,朱繡棟呼籲,年輕人戴耳機聽音樂應遵守「二不一少原則」,不要音量太大、不要長時間聽戴、少用耳塞型耳機;一旦發現聽力不正常,最好立即就醫診治。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424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為因應基隆疫情,指揮官陳時中近日提出類普篩的措施,想要用池化檢驗方式來阻斷傳播鏈。但什麼是「池化檢驗」?簡單地說是將多個檢體同時檢驗,以提高效率。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日表示,因應國內持續調整邊境與國內防疫措施,為兼顧與維持防疫量能、社會經濟活動及有效控管風險...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1日公布近7天的確診者基因定序,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本週有45例為Omicron的境外移入病例,無中重度以上的病例。 境外移入可看出 各國都有BA.2 羅一鈞表示,數目較多的Omicron來源國以東南亞為主,但從澳洲、美國或歐洲等地來的也...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有鑑於近來疫情升溫,本土病例屢創新高,加上清明連假將至,人流的移動恐加劇疫情。然近來民眾對於防疫措施有明顯輕忽,特別是實聯制部分,因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1)日再次強調大家應遵守實聯制。 近期指揮中心發現所有人對於實聯制開始輕忽,特別是店家沒掃實聯制也放人進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4/1)公布,本土個案新增104例,再創近幾個月來新高,前三多的縣市分別是台北市12例、新北市40例、桃園市及基隆市皆為20例;而境外移入新增132例,包含落地採檢75例及居家檢疫57例。 基隆+21 無加速擴散現象 而針對基隆小吃店群聚案,指揮...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