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掏耳垢超舒暢 刺傷鼓膜可就慘

掏耳垢超舒暢 刺傷鼓膜可就慘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耳屎又名耳垢,學名耵聹,俗稱耳屎,由外耳道腺體(皮脂腺及耳蠟腺)的分泌物和外耳道皮(皮膚死掉的角質細胞自然脫落)所構成。

耳垢可保護耳朵,還有殺菌效果。耳垢位於外耳道的毛髮及表皮上,可抵擋外來細菌、黴菌、灰塵,甚至是蟲子等外來物質的干擾,讓外來物質不至於進入耳道深處。

耳垢過多 聽力恐減退

過多的耳垢可能會妨礙聲音在耳道中的傳播,從而導致傳導性聽力減退。工作上經常接觸沙塵等污染物、時常游泳或潛水、長期使用助聽器或耳機、外耳道皮膚新陳代謝較慢、有過量耳毛的人士等耳部的油脂分泌都會較多,耳垢亦相對較多。

棉花棒掏耳 適得其反

很多民眾習慣用棉花棒掏耳垢,此舉容易將耳垢推得更深,造成耳垢堆積成硬塊、阻塞耳道,因此不建議使用棉花棒清除耳垢。另外挖耳勺也可能有危險,容易刺傷、導致鼓膜穿孔,建議在耳垢過多而導致不適時,向耳鼻喉科醫師求助,以專業工具清除耳垢。

外耳道 自動清潔耳垢 

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部主治醫師林志勳認為,一般所知耳垢可分為乾性和濕性。臺灣人濕性耳垢者比例約20%、日本人濕性耳垢者比例約16%、白人濕性耳垢者高達90%、黑人濕性耳垢者高達99.5%。大部分的耳垢不需要清潔,因為外耳道有自動清潔的功能,使耳屎由內往外慢慢輸送出去。

不建議清除 越清越多

美國耳鼻喉學會並不建議清除耳垢,除非是過多的耳垢導致健康問題才需要清理,而經常清除耳垢的人,耳垢反而越來越多,因為常挖耳垢會促使腺體分泌旺盛,以致產生更多的耳垢。另外經常刮除耳垢,也會讓耳道失去保護及抗菌的作用,增加耳道受傷感染的機會。

定期清垢 軟化劑協助

如果常感到耳屎很多,可以定期至耳鼻喉科清潔,或請醫師開立耳垢軟化劑,幫助耳屎排出。另外如果常感到單側耳塞,可能原因除了耳屎以外,還要考慮聽力喪失、耳咽管功能不良、外耳發炎或是鼻咽癌、聽神經瘤等症狀,因此如果常感到耳朵不適,仍必須到耳鼻喉科求診才是正確的處理方式。

太深太用力 恐傷耳膜

真的忍不住想清耳垢的話,盡量使用柔軟的器具清除,小心不要挖得太深、太用力,以免挖破耳膜或皮膚,而且要避免與别人共用器具,不過當耳垢過多而導致不適時,還是向耳鼻喉科醫師求助,不要自行濫挖,比較安全。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405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最近正值春天,中醫認為春天的節氣與肝相通,最適合養肝;若沒有好好保養,可能容易感到疲倦、頭痛,甚至誘發疾病。中醫師建議,養成早睡早起、適度運動的習慣,多補充深綠色葉菜類、全穀雜糧類的食物,是基本的保肝、養肝原則。中醫所謂的肝,不只是肝臟而已。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佐慈報導)悠揚的歌聲中,唱出了自信,也唱出了感動,這是由阿里山達邦國小小朋友組成的「鄒天使」合唱團。在世界展望會與星巴克的幫助下,這群孩子有了上學與學習音樂的機會。就讀國小六年級的小馨是合唱團成員,父親是家中唯一經濟來源,但卻入不敷出,加上住家離學校相當遠,上學不易,直到展望會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繼《後宮甄環傳》及《奇皇后》等宮廷電視劇襲捲亞洲後,一部以武則天為背景的古裝大戲《武媚娘傳奇》也有備而來,其中又以范冰冰(飾演武則天)及張鈞甯(飾演徐賢妃)的對手戲最具話題性。演員張鈞甯表示,此次拍戲的挑戰性極大,而眼尖的觀眾也發現,被稱為台灣第一氣質美女的張鈞甯,臉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1名53歲男性,從去年底開始出現胸悶胸痛,且容易覺得喘等現象,原以為是運動太少導致體力變差導致,沒想到症狀嚴重至喘到無法承受,才緊急就醫檢查,醫師發現為急性心肌梗塞,立即轉診至醫院,經評估後醫師馬上進行心臟不停跳的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經過兩個月後的住院治療,總算平安康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