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摸黑玩手機容易導致青光眼

摸黑玩手機容易導致青光眼

專家稱危害超乎想像

摸黑玩手機容易導致青光眼

 

 

摸黑玩手機闖了大禍

  因為在黑暗中玩手機而得了青光眼,絕非危言聳聽。30多歲的王小姐是一家公司的文員。睡覺前,她習慣關掉燈,在黑暗的環境中玩手機遊戲、看新聞,結果竟然真的“中招”了。關燈玩手機的情況大約持續了一個多月,有一天早上,王小姐的眼睛突然刺痛難忍。後來她來到醫院檢查時,被診斷為青光眼。

  醫生表示,病因就是王小姐長期在黑暗的環境中用電腦或玩手機,導致眼壓升高,眼部供血不足,眼睛的前後房水不能流動,導致青光眼急性發作。如果不盡快解決房水阻滯問題,王小姐的眼睛可能失明。最終,醫院通過虹膜周邊切除手術,讓她的眼睛後房水能循環至前房。

黑暗中用眼久瞳孔會散大

  關燈玩手機危害真有這麼大?專家提醒,在昏暗的光線下用眼,會造成瞳孔長時間散大,堵塞眼內液體循環流通,很容易導致青光眼的發生。而青光眼是我國第一位不可逆致盲性眼病。青光眼是指眼內壓力或間斷或持續升高的一種眼病。眼內壓力升高可因其病因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症狀。持續的高眼壓可給眼球各部分組織和視功能帶來損害,造成視力下降和視野縮小。如不及時治療,甚至可能導致失明。

  根據眼壓升高時房角開閉的情況,青光眼可分為閉角型和開角型兩類,如果長期在黑暗的環境中看手機,瞳孔自然散大,就會引發閉角型青光眼,青光眼的眼壓不控制的話造成視神經損壞,就會失明。

開一盞低亮度照明燈看手機

  眼睛在黑暗中對比敏感度低,會引起眼睛的調節系統負擔加劇,進一步還會導致近視加深。

  專家提醒,為了降低眼睛的負荷,最好調整手機屏幕的對比度,使亮度和色澤盡量柔和。有可能的話應在房間開一盞低亮度的背景照明燈,緩和一下屏幕和背景環境間亮度的差距,這樣能對眼睛起到保護作用。屏幕的光線在黑暗中對比度過大,長期刺激人的神經系統,還容易造成失眠。另外,躺著玩手機也是不好的習慣,這種姿勢對眼球的壓迫力最大,容易造成視力下降。

■警惕

小孩長期玩手機應定期檢查視力

  青光眼發病率如何?患者多為何種人群呢?有專家表示,近年來確實有不少中小學生視力下降迅速,與接觸平板電腦和手機關係很大。“在關燈的環境下玩手機固然是很傷害眼睛的,但是平時間也不應該長時間玩手機。”在科技日益發達的今天,不少孩子從小開始接觸手機、平板電腦,而且主要是用於玩遊戲。孩子玩得激動時,就會將手機或平板電腦越拿越近,容易引起眼睛內斜即所謂的對對眼。

  專家建議,孩子應從幼兒園時期開始定期做體檢,早發現早治療。8歲以後的孩子就不容易恢復視力,10歲後就基本無回复的可能。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不應該長時間面對手機和電腦,特別是在關燈的情況下躺在床上玩手機這樣會導致曲光參差,近視度數不相同。

■專家建議

玩手機別超1小時應離眼睛30CM

  1.控制時長和節奏,手機和電腦的連續使用時間應不超過1小時,時長達一小時後要盡量看遠處的綠色植被,防止眼疲勞;2.切勿盲目使用眼藥水,藥水中的防腐劑長期使用易傷害眼睛;3.青少年可以堅持做眼保健操,具有展示緩解眼疲勞的作用;4.晚上用手機時要打開一盞25W-40W的檯燈;5.不應躺著玩手機,應在姿勢端正的狀態下使手機遠離眼睛30CM;6.睡覺時切勿將手機放在枕頭下,最好放到床頭櫃上。

 

 

文章來源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網站最新動態,不只將香港列入第一級旅遊警示,同時還把台灣和日本、新加坡、南韓、泰國、越南等同列為有社區傳播(community spread),在死亡的白牌車司機感染源確定是浙江台商之後,陳時中今(...

閱讀詳情 »

伍連德。(圖/翻攝網路) 優傳媒國際中心/整理報導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華人地區不管是大陸、香港還是新加坡尤為嚴重,令人不由得懷念起華人史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提名的防疫醫學家「伍連德」。 1910年10月開始,大陸東北大雪紛飛,老鼠紛紛竄...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接連出現2例不明感染源的零星社區感染病例,引發民眾疑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0)日公布,遭鎖定是第19例死亡白牌車司機感染來源的浙江台商,儘管先前病毒檢驗為陰性,但經實驗室進一步抽血檢驗抗體,最終驗出抗體,將斷掉的感染樹...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針對韓國升級旅遊疫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0)日宣布即日起提升韓國旅遊疫情建議至第一級「注意(Watch)」,提醒民眾遵守當地一般預防措施。至於日本部分是否考量再進一步升級至第二級,陳時中也首度鬆口,由昨天的「考慮中」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