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型多焦點人工水晶體 白內障術後免戴眼鏡

新型多焦點人工水晶體 白內障術後免戴眼鏡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60多歲的女士,15年前曾接受近視雷射手術,近來感到視力模糊,就醫檢查發現罹患白內障,原本擔心術後需要配戴老花眼鏡。經醫師建議使用新式多焦點人工水晶體,不但視力回到1.0,連閱讀報章雜誌也完全沒有問題,讓她相當滿意,回診追蹤時臉上滿是笑容,還主動向親友推薦。

老化加速 全台180萬人有白內障

根據內政部資料統計,2016年國內65歲以上人口占12%,其白內障盛行率約為60%,推估約有180萬名患者,平均每2名老人就有1人罹患白內障。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主任戴明正指出,老年性白內障是白內障最常見的類型,罹病主因是眼睛受到紫外線過度曝曬,水晶體內蛋白質氧化變性,從清澈透明變成混濁,造成畏光、視力模糊、視覺品質降低,以及視覺立體感下降。

戴明正主任表示,白內障患者的視力會愈來愈差,初期視力還有0.8至0.9,但夜間視力較差,此時有些患者可能還不需要矯正視力,目前健保規範視力低於0.4以下,可接受人工水晶體置換術,幫助回復正常視力。

健保給付人工水晶體 術後需戴老花眼鏡

戴明正主任指出,目前人工水晶體有多種選擇,健保給付的單焦點人工水晶體,只具有單一焦點功能,看遠清楚但看近模糊,還需配戴老花眼鏡:而多焦點人工水晶體,透過光學科技加強景深,能看遠也能看近,解決對眼鏡的依賴。

新型多焦點人工水晶體 改善眩光、複影

日前眼科醫學會研討會在高雄醫學大學盛大舉行,會中白內障的專題演講,吸引許多眼科醫師熱烈討論「非對稱型區段折射多焦點人工水晶體」。戴明正主任說明,新型多焦點人工水晶體改良區段折射轉折範圍,不但看遠、中、近視覺都清晰,且大幅改善傳統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夜間視覺品質較差,可能發生眩光、複影的問題。

經醫師詳細評估 以免效果打折扣

戴明正主任強調,患者對眼鏡的依賴及視覺品質的需求,是選擇多焦點人工水晶體的第一考量,例如近距離閱讀、使用3C產品習慣、夜間開車需要等;第二是考量患者眼睛結構,如果有角膜及視神經異常,或罹患青光眼、黃斑部病變,選擇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前,建議先經過醫師詳細評估,以免效果打折扣。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070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全國進入第三級警戒,各級學校學生也留在家中學習,為方便學生在家也能有運動習慣,國民健康署提供國高中學生8式律動有氧,透過輕快的律動有氧,讓學生在家也能去輕鬆達到運動目的,提升健康防護力。從熱身開始 循序漸進達運動目的8式律動有氧第一招先採手臂向上張...

閱讀詳情 »

2021.06.23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6月23日為止,已經有599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2...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位五十多歲的男性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由北部轉到中港澄清醫院專責加護病房治療,經十四天的治療順利拔管轉普通病房,再由復健團隊接手進行大肌肉與小肌肉的訓練,目前已出院返回北部的家。成立重症團隊 全力執行任務病患於5月29日由北部轉中港澄清醫院專責加護病房時,當天血氧(未使用...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綜合外電報導】全國新冠3級警戒持續,學生已在家學習1個多月,無法出門活動,當然體育活動也幾乎沒有,日本經歷新冠肺炎疫情1年多,許多學齡孩童都歷經多次在家學習,小孩戶外活動減少同時也阻礙肌肉與骨骼發展,未來發生「運動障礙症候群」風險跟著升高,摔倒與骨折機會增加,將來長期臥床危險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