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最近擦「大便」時常見血嗎?那你就要特別小心了!!可能是大病前兆…

 

最近擦「大便」時常見血嗎?那你就要特別小心了!!可能是大病前兆…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

早發現,早治療是提高癌症預後的金科玉律。但很多癌症的早期症狀非常容易被忽視,尤其是女性。研究者提醒,「出現新症狀表明體內存在某些變化,也可能預示著某些疾病。」

女性身體的以下15種改變,可能是癌症先兆,若出現請及時就醫:

1.乳房的改變

摸到乳房腫塊,不一定都是癌症,但最好讓醫生來判斷。

除了腫塊,乳房常見改變還包括:皮膚凹陷或褶皺、乳頭回縮、乳頭溢液、乳頭或乳房皮膚發紅結痂。

就醫時,醫生會詢問病史、做身體檢查,比如乳腺X線檢查或活組織檢查。

2.持續腹脹

女性腹脹司空見慣,但如持續超過1-2周還不緩解,同時伴有體重下降或出血,可能是卵巢癌的先兆

就醫時你需要驗血、行盆腔檢查。超聲檢查也有助於確定病因。

3.非月經期出血

絕經前的非月經期出血原因很多,應該找醫生排除子宮內膜癌的可能

如果是絕經後出血,一定是健康問題導致,需要馬上就醫。

4.痣或斑的改變

痣或斑的大小、形狀、顏色的改變都是皮膚癌的先兆,應該盡快看醫生,必要時做活組織檢查,不要猶豫。

5.便血或尿血

一般出血超過1~2天,就應盡快就醫。

便血有可能是因為痔瘡,但也可能是結腸癌的先兆。尿血則是膀胱癌或腎癌的早期症狀。

6.淋巴節腫大

正常的淋巴結是遍佈全身的小豆樣腺體。大多數情況下,淋巴結改變是由於機體發生感染。而包括白血病和淋巴癌在內的一些癌症,也會導致淋巴結腫脹。

因此,只要存在超過1個月以上腫塊或腫脹,一定要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7.吞嚥困難

偶爾的吞嚥困難尚屬正常,但是若經常發生並伴隨嘔吐或體重減輕,需高度警惕喉癌或胃癌。

醫生會做X線、鋇餐等一系列醫學檢查,幫助確診。

8.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

大多數女性都希望多餘的肥肉能夠奇蹟般消失。但如果沒有刻意節食或運動,10斤以上的體重下降可能預示著某些疾病。

大多數情況下,突然的體重下降是由於壓力過大,或甲狀腺功能亢進。但也不能排除胰腺癌、胃癌和肺癌。

驗血、影像學檢查(如CT掃瞄)等檢查可以告訴你真相。

9.長期嚴重胃灼熱

通常暴飲暴食、嗜酒或者壓力過大都會引起嚴重的胃灼熱。

如果調整、放鬆1-2周後仍無好轉,需警惕胃癌、喉癌或者卵巢癌。

10.口腔斑塊

口腔內或嘴唇上白色、鮮紅色斑塊是口腔癌的信號。在吸菸人群中高發。若出現,記得前往醫院做相關的檢查和治療。

11.不明原因的持續發燒

原因不明的持續發燒,很有可能預示白血病或其他血液腫瘤。就醫時需告訴醫生你的詳細病史,並配合做相關檢查。

12.長期極度疲勞

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疲勞在女性中十分常見。

但如果休息過後沒有任何好轉,或是出現如便血等其他症狀,需即刻就醫。

13.久治不癒的咳嗽

咳嗽是肺癌最常見的症狀。正常情況下咳嗽會在3-4周後自然消失。久治不癒的咳嗽需引起高度警惕,特別是吸菸或有喘憋症狀的女性。

如果痰中帶血,別猶豫,趕緊去醫院。

14.持續進展性疼痛

疼痛十分常見。但持續進展性疼痛卻是骨癌、腦癌或其他癌症的前兆。

出現任何部位的不明原因且持續超過一個月的疼痛,都應立即就醫。

15.腹痛並抑鬱

雖然不常見,但腹痛伴抑鬱症狀是胰腺癌的信號之一。

當然,如果家族中沒有胰腺癌,出現此症狀也不需要過分擔心。但如果親屬中有人得過胰腺癌,應該去醫院檢查一下。

Via:webmd.com

本文引用自 今日頭條

本站即時熱門文章!

數萬人都在看!你還在等什麼?

慟!「陳慧琳」懷胎五月雙胞胎「胎死腹中」,她說:「我好痛好痛…原來下面他已經…」

最近擦「大便」時常見血嗎?那你就要特別小心了!!可能是大病前兆…

慟!「張衛健」妻子懷胎八月「胎死腹中」…那天,妻子突然不太舒服,他丟下劇組衝去醫院…

最近擦「大便」時常見血嗎?那你就要特別小心了!!可能是大病前兆…

RIP!知名藝人愛子「鄒少官」癌逝,前女友「gigi」痛哭說了這句話…

最近擦「大便」時常見血嗎?那你就要特別小心了!!可能是大病前兆…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位37歲的吳小姐,17年前從印尼嫁來台灣,日前因末期腎臟病變併尿毒症,建議接受腎臟移植;所幸,她的姊姊願意特地飛來台灣,捐出一顆腎臟,手足之情令人動容。吳小姐接受腎臟移植 兄弟姊妹都願意吳小姐說,台灣醫療技術健全,是她決定在台接受腎臟移植的主因,當自己向家人提出想在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程加敏報導)肺癌是國人10大癌症中死亡率最高的一種,其中不少患者確診為變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突變的肺癌,由於肺癌初期無明顯症狀,待患者發現時往往已進入3、4期,此時醫師就會建議病人考慮使用標靶藥物。以往健保僅支付第一線標靶藥物,所幸自今年11月起,健保給付增列了ALK陽性的第...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糖尿病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導致許多糖友較不想服用藥物去控制血糖。根據最新報告顯示,台灣糖尿病人血糖控制達到目標(糖化血色素小於7)的比率僅三分之一,表示有三分之二的病人以為自己有在治療,卻仍持續暴露在糖尿病併發症高風險之下。花了錢和時間看診,卻沒達到預期好處,非常不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心房顫動一旦發作,心房無法有效收縮,心房內的血液流動不佳,容易凝結,大幅增加中風機率,與常人相較,心房顫動患者中風機率要高出三至五倍。心房顫動的治療目前有非常多方式,除了藥物的症狀治療之外,還有心房電燒術的治療。心房電燒術是由台北榮總陳適安副院長20年前研發,美國心律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