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最養生的走路方法,你走對了麼?

最養生的走路方法,你走對了麼?

  現在的很多人都是一直宅在家裡的,這樣可真的不行,多少要出去走走啊!不過,你知道怎麼走路最養生嗎?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下最養生的走路方法吧!

  1992年,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走路是世界最佳運動之一,既簡單易行,強身效果又好,不論男女老少,什麼時候開始這項運動都不晚。

  美國心臟學會奠基人懷特博士也提出:從進化論角度看,步行是人類最好的運動。運動專家建議,如果單純的走路讓你感到乏味枯燥,不妨變著花樣走,會收到意想不到的養生效果。

  在走路之前,我們首先要做好3項準備工作:

  1.正確穿著。穿一雙軟底跑鞋,保護腳踝關節免受傷害;穿一身舒適的運動裝,有利身體活動。

  2.熱身充分。做做伸展、拉伸四肢的運動,防止運動損傷。

  3.帶瓶水。運動時少次多量地補充水分,可以防止脫水。

  多項權威研究發現,堅持每天快走,能有效對抗糖尿病、減少中風、預防老年癡呆等。英國拉夫堡大學研究還發現,每天快步走可以提高免疫力,使感冒幾率降低30%。對更年期女性來說,快走的保健作用更明顯,過了更年期,女性患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的幾率會逐漸增加。哈佛大學研究發現,中老年女性每天快走45分鐘到1小時,其中風幾率可以減少40%。

  苟波指出,為保證鍛煉效果,快走應至少每次40~60分鐘。剛開始鍛煉的人可以逐漸增加運動頻率和時長,先每隔一天走一次,從半小時開始,逐步適應後就要堅持每天鍛煉。

  一般人快走時,感覺有點氣喘,身體出汗,就說明運動量達標了。有的人走路喜歡背著手,這樣走的鍛煉價值幾乎為零,正確的姿勢應該是挺胸抬頭,收腹提臀,曲臂擺動。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快走時最好隨身帶塊糖,防止發生低血糖意外。

  倒著走治腰疼

  倒走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當時一些田徑運動員受傷後,通過這種方法進行身體恢復練習。後來就有運動專家指出,倒走其實是一種很好的運動方法。

最養生的走路方法,你走對了麼?

  倒走可以鍛煉平時很少用到的腰部和背部肌肉,平衡鍛煉效果。對久坐的人來說,通過倒走能夠有效緩解身體疲勞和腰背酸痛之苦。

  但苟波提醒,老年人身體機能退化,平衡能力下降,在倒走時,由於看不到後方路況,很可能會出現跌倒、磕碰等危險。另外,老年人腿腳不靈便,倒走不可能走太快,所以運動強度很小,對於心肺功能的鍛煉作用很小,從健身效果來說很不經濟。因此,老人儘量不要倒走。

  建議喜歡倒走的人,儘量選擇平整的路面,周圍人比較少的環境,可以採用正走和倒走結合的方式,每天走半個小時,使身體各部分肌肉都得到鍛煉。

  走一字步緩便秘

  運動本身就是改善便秘的天然處方,走一字步針對性更強。走一字步的要領是左右腳要輪番踩在兩腳之間中線的位置,左右腳掌著地的同時,分別向左右兩側扭胯,上身保持放鬆。

  這種走路方式會帶動胯部扭動,有助於增加腰部力量,刺激腸胃蠕動,能有效防治便秘。

  走一字步的運動量不用太大,把其當成每天健走運動的一個環節,走500米就夠了。另外,走路時需要注意,擺髖扭胯的動作幅度不要太大,儘量保持身體平衡,以免扭傷腳踝。

  邊拍邊走呼吸暢

  走路時,兩手半握,虎口張開成弧形。左腳向前邁步的同時,雙手向身體兩側打開,在左腳落地的同時,右手輕輕拍打左胸,左手則向右側後腰處拍打。然後邁右腿,左手拍打右胸,右手拍打左後腰,一邊前進,一邊拍。這種走路方式可以鍛煉肺部,有助於呼吸通暢。行走時,要保持身體直立,眼睛向前看。

  甩手大步走不駝背

  老人常因背部肌肉薄弱、鬆弛,造成脊柱變形、駝背。走路時,不妨甩開手大步走,可讓腰背部肌肉得到舒張,同時,還能鍛煉背部和腹部肌肉,減輕腰部負擔。行走時要注意上身挺直,下巴前伸,高抬頭,兩肩向後舒展,邁步大小以兩臂伸直的距離為宜,同時前後甩臂,一般以每分鐘80~90步為宜。

最養生的走路方法,你走對了麼?

  走走跑跑燃脂肪

  先做短時間高強度運動,再換一種時間稍長的低強度運動,從而給身體留出恢復的時間,叫做間隔式訓練。與持續的有氧運動相比,間隔式訓練法的運動強度更高,並且能減少運動後的酸痛和疲勞感。

  同時,高強度的運動也使得脂肪燃燒速度加快。運動時,可以先快跑15秒,然後走路45秒,這樣交替運動20分鐘。也可以快跑60秒,然後快走3分鐘,這樣交替進行30分鐘,長期堅持就能看到效果。這種方式強度比較大,運動完要抖抖腿,甩甩胳膊,放鬆全身,以緩解肌肉的緊張感。

  正步走氣質佳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始終以身體健朗、富有朝氣的形象示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女王有一套獨特的養生法。幾十年來,女王一直堅持週末走步,她走步的方式很特別,採用的是“正步法”。正步走不用像軍人一樣姿勢很標準,只要全腳掌著地,抬頭挺胸,目視前方,持續到身體有出汗的感覺,就達到鍛煉目的了。

最養生的走路方法,你走對了麼?

  踮腳走能護腎

  隨著年齡增長,老人腎氣逐漸衰退,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與骨骼、牙齒、耳朵關係密切,因此,老人腎氣衰退主要表現為雙腿乏力、牙齒鬆動、聽力減退等。有這些症狀的老人,不妨嘗試踮腳走路。

最養生的走路方法,你走對了麼?

  踮腳走路時,前腳掌內側、足大拇指起支撐作用,而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和足太陰脾經經過此處。這樣可以按摩足三陰,通過足少陰腎經溫補腎陽。每天踮起腳走10分鐘左右,中間可以走走停停,累了休息,達到刺激穴位的目的就可以。但踮起腳尖走路有一定難度,尤其對於老年人來說,一定要循序漸進,一開始練習時最好身邊有幫扶物。長期堅持,每次不可過量;患有重度骨質疏鬆的老人,不建議踮腳走路。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吃止痛藥雖可緩解疼痛,若使用過量當心送命!去年媒體曾報導,某外國名人坦承使用強效止痛藥-吩坦尼(以下簡稱Fentanyl)案,因此種止痛藥是一種鴉片類藥物,具成癮性,因此引發國人關注。鴉片類藥品止痛效果嗎啡100倍食藥署表示,Fentanyl 是一種鴉片類藥物,在臺灣被列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近年來,隨機傷人案件頻傳,民眾對精神病患者的恐懼也逐漸上升!一名患思覺失調症的男性病患,因拒絕吃藥,導致忌妒妄想更加明顯,且開始出現攻擊太太的情況,經反覆住院十餘次,病況依然沒有改善。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醫療團隊和該名病患家屬討論後,決定採用居家治療並施打長效針劑。目前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腎臟病人要限水,尤其洗腎前更是嚴格!據統計,全台高達8萬多名洗腎人口,竟有5至30%腎臟病患,因洗腎前飲水過量,造成洗腎過程發生休克、死亡。為此,台北醫院研發一款「腎友小天地」APP,可幫助腎友計算一日飲水量,避免併發症發生。醫院自行研發APP台北醫院透析中心主任吳明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國內老年人口首度超越小孩,隨著人口老化腳步加速,越來越多老年人沒人可照顧,連基本的食衣住行育樂需求,都出現問題。專家指出,以台北市為例,房價貴、租金高,老人安養機構一家家關門,國家需要更多資源提供長者照顧。2020年 台北市進入超高齡社會根據台北市民政局統計,截至今年7...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