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毒不排瞬間老10歲!肥胖、痘痘、便秘、色斑其實都是毒素在作怪!(歡迎分享)

必注意!內毒、外毒怎麼來?
體內毒素來源主要來自兩大方向,包括外在環境以及個人飲食習慣,說明如下:
毒不排瞬間老10歲!肥胖 痘痘 便秘 色斑其實都是毒素在作怪!(歡迎分享)
1. 外在環境:
指接觸外界污染的空氣或是水質,以及帶有化學物質的加工食品、含有殺蟲劑或是農藥的農產品,或是含有重金屬的海鮮類食物,甚至是吸入的二手菸等等,都會使得許多不需要的雜質、毒物進入體內,影響身體自然的排毒系統。

2. 飲食習慣:
現代人喜歡吃香喝辣的,每天吃入體內的食物相當多樣化,與以往農業社會的飲食習慣和內容大不相同,其中尤其以下列4種飲食習慣,最容易累積體內的毒素。
◆飲食內容多肉少菜:
◆常吃生冷食物、喝冷飲:
◆常吃煙燻、燒烤食物:
◆飲食總是高油脂:

毒素累積五臟的表現
在中醫診療上,當出現口臭、便祕、青春痘、舌苔黃、牙齦腫脹、嘴破、眼睛通紅等症狀時,就代表體內累積了過多的毒素,身體便以這些症狀來告訴主人,需要注意健康了。倘若總是置之不理,就可能引發各種疾病,甚至是癌症,而毒素累積在身體不同的部位,各有不同的表現。

累積在心臟
1. 心臟有內火或是火毒的時候,舌頭容易出現潰瘍,也就是嘴破的現象。
2. 額頭部位狂長青春痘。
3. 睡眠時不安穩,容易發生失眠的狀況。
4. 常有胸悶或是胸部有刺痛的感覺。

累積在肝臟
5. 情緒常常容易感覺抑鬱。
6. 經常性的偏頭痛。
7. 指甲表面,有凸起的稜線,或是指甲有向下凹陷的痕跡。
8. 因乳腺增生的關係,導致月經週期之前,有明顯的脹痛感。
9. 每個月都會發生經痛。
10. 臉部兩側的部位,會長青春痘。

累積在脾臟
11. 臉部出現色斑,通常女性臉上有斑點的時候,就代表消化系統變差。
12. 女性朋友容易有白帶過多的狀況發生。
13. 脂肪容易堆積在體內,脂肪在中醫稱為「痰濕」,主要是因為脾臟消化功能減弱,導致毒素無法排出而堆積。
14. 容易有口臭情況發生。
15. 嘴唇周圍容易長青春痘或是發生潰瘍。

累積在肺臟

16. 皮膚呈現黯淡、沒有光澤的狀態。
17. 常常有便祕情況發生。
18. 比較常有情緒化的狀況發生,或容易多愁善感且常常感覺悲傷。

累積在腎臟
19. 女性月經量會減少、經期變短,經血的顏色偏暗。
20. 身體容易有水腫狀況發生。
21.臉部下頜部位容易長青春痘。
22. 常常感覺疲倦、想睡覺,且四肢常會有無力感。

一定要保養天然四大排毒器官
上帝在造人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毒物對人體的危機了,因此,設計了一套天然的解毒系統,能夠自動自發地將體內的毒素清除乾淨,進而預防疾病的發生。而我們的肝臟、腎臟以及皮膚,就是這套解毒系統主要的排毒器官。瑪薩經絡元素套,按照中醫五行理論對照五臟六腑調理,疏通人體經脈,全面清理堵塞於經絡、血管、五臟六腑內的毒素,提高身體素質。

◆ 肝臟:
肝臟是人體中最重要的解毒器官。肝臟狀況不好的時候,就會造成毒素在血液中循環,間接導致皮膚狀況變得比較不好(因為皮膚下有許多細微血管),皮膚粗糙、黯淡、長痘痘、長瘡……等肌膚問題頻生。中醫認為,晚上11點到凌晨1點及凌晨1點到3點必須熟睡,是肝經與膽經排毒的時間。

◆ 肺臟:
是人體透過呼吸和外界溝通的管道,當然也是排毒的器官,現在空氣污染嚴重,加上二手菸的問題也很嚴重,時間久了,毒素就很容易累積在肺臟排不出來,輕則造成咳嗽等症狀,嚴重的還可能會致癌。還好可以透過在公園或是森林中散步、做日光浴,都可以幫助肺臟排毒。

◆ 腎臟:
腎臟主要的功能就是排泄廢物,包括多餘的水分、電解質、尿素、藥物成分等的代謝產物,都是藉由腎臟、膀胱、輸尿管等的排泄系統,並以尿液的方式排出。每天尿液的排泄很重要,要多喝白開水、多排尿。

◆ 皮膚:
皮膚是身體抵禦細菌、微生物、病毒等侵襲人體的第一道防線,還能夠防止體表的水分蒸發與散失。透過每天固定且適量運動來讓身體流流汗,藉由汗水把毒素從皮膚排出來。另外,皮膚的清潔對排毒來說也不可少,一定多注意。

 

【 倍克痘肌膚清潔日,月月抽萬元獎學金 】

 > > > http://goo.gl/Bmwz0k 1879/2279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平息,如今進入冬季,流行性感冒、肺炎鏈球菌及帶狀皰疹病毒也隨之而來,高風險族群可不能大意。樂生療養院社區醫學部主任郭紋翠指出,包括老人、小孩、慢性病患及免疫系統功能低下者等都屬於高風險族群,不僅肺炎住院比例比一般人高出三成以上,每年冬季至春季更為肺炎高峰...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減重方式百百種,但透過節食、不吃澱粉、吃瀉藥、不吃油脂,或者聽信來源不明的偏方,很容易導致減重過程失敗、容易復胖,甚至賠了健康。現在有愈來愈多人選擇服用中藥、針灸及穴位埋線等中醫減重方式,原理主要是根據個人體質不同,針對身體的缺少給予補足或過剩助其瀉之,體重就能獲得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35歲程先生患有高血壓,平時有抽菸習慣,日前因頸部有疼痛撕裂感,加上胸悶不舒服,原本只是要到醫院急診「看心安」,不料經詳細檢查後,竟確診為主動脈剝離,醫師研判,若延誤醫療時間恐大幅提高致命風險,建議立即安排「人工血管置換術」,手術前後長達10小時,總算讓患者順利重拾健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你也喜愛爬山嗎?但爬山時可得多觀察自己身體狀況,尤其若要前往高海拔山區時,更應考量自身體質,包括有不穩定心絞痛、肺高壓或是嚴重的慢性肺部阻塞性疾病等,都應避免到高山旅遊,降低誘發高山症的風險。花蓮慈院急診部陳坤詮主任指出,除了高危險族群,即使平時身體健康的人,也可能上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