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水果甜滋滋 糖尿病高風險族群要節制

水果甜滋滋 糖尿病高風險族群要節制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夏天是水果盛產的季節,西瓜、芒果、荔枝、鳳梨、百香果等紛紛出籠,炎炎夏日來盤色彩繽紛、香甜多汁的水果拼盤是不少人的心頭好,總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意猶未盡!但是,糖尿病患與糖尿病高風險族群請注意,現在大部分的水果甜度都過高,若不小心攝取過量,容易造成血糖上升問題。

水果甜度高  潛藏血糖危機

其實糖尿病患與高風險族群,在面對甜度較高的水果還是可以攝取的,但關鍵在於『量』。余朱青營養師說,正常人一次水果攝取份量以不超過二個拳頭大為基準,而糖尿病患與高風險族群則以不超過一個拳頭大為基準,在水果選擇中,可選擇芭樂、大番茄等甜度較低的水果。

另外,營養師也提醒,熱量高、吸收率快的單醣類食品,如:果汁、水果、奶茶等,因為容易造成胰島素大量分泌,使血糖急速下降,易使血糖不穩定,所以建議盡量避免攝取。

科學實證秋葵輔助控糖  腸胃機能弱者喝秋葵水替代

近年來國際醫學研究報告中,有提到適量秋葵有助於降低飯後血糖,營養師指出,通常在咀嚼秋葵時會有黏滑的感覺,這種黏滑的成分是由黏多醣、果膠及水溶性膳食纖維構成。水溶性纖維可以抑制糖類吸收,有助減緩血糖上升,還能提高蛋白質消化吸收率,並可促進腸道蠕動,改善便祕。

不過,由於秋葵中的粗纖維會刺激腸胃道,營養師也提醒,若是消化機能較弱的人,建議可把秋葵入水喝來替代。目前市面上有沖泡式秋葵水,為忙碌的現代人提供較為便利的飲用方式,提醒民眾在選購上除了產品安全無虞是考量的重點外,製作過程、萃取方式、來源、產品認證也是選購的參考。

飲食、運動双管齊下助控糖

雖然秋葵可以輔助控糖,但光靠秋葵是不夠的,營養師提醒,平常飲食上建議以低油、高纖為原則,而像白土司、洋芋片、罐頭水果、果醬、蜜餞、蛋糕、餅乾、豬油、牛油、奶油、動物內臟、煎炸的油膩食物等,建議盡量不要攝取,平時也應養成固定運動習慣,透過飲食與運動雙管齊下來增加身體新陳代謝,才能有助平衡。(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841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為維護病人最佳的生命尊嚴及品質,減少末期病人臨終前不具積極治療之醫療利用,使安寧療護之健保給付更契合臨床實務需求,中央健康保險署全民健康保險醫療服務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通過擴大安寧療護收案對象,增列末期衰弱老人、末期骨髓增生不良症候群、符合病人自主權利法條件...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清明,是24節氣中的第5個節氣,時間落在每年的4月4至6日之間,隨著這個節氣的到來,天氣慢慢開始變熱。而清明前後常會有降雨的天氣型態,環境中較為潮濕,人體內的濕氣亦會連帶受到影響。 清明時節養生著重在脾肺雙補 趕走濕氣遠離過敏 中醫師賴睿昕指出,清明時節,寒、濕、熱邪...

閱讀詳情 »

TEXT/Bella.tw儂儂 PHOTO/網路 「魚油」是台灣人最常食用的保健品之一,正在讀文章的你或許就有每天吃魚油的習慣。然而你是「別人告訴你該吃」就吃,還是真的知道怎麼吃呢?它有哪些好處、迷思或事項要注意?如何挑選,又是否比直接吃魚肉有效?以下 4 個重點儂編整理給你!   1.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千里馬再能跑,也需要一位能識馬的伯樂,更何況是身障者,卓越才能常被隱藏在先天身材限制背後,更難被世人所發覺。所幸,罹患先天性軟骨發育不全症(俗稱侏儒症)的身障羽球國手熊孝元,大學時就曾遇上這麼一位貴人,也就是時任林口師大體育組組長的鄭元龍老師。 兩人的緣份該從何說起?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