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流感肆虐 嬰幼童死亡風險高出成人7倍!

流感肆虐 嬰幼童死亡風險高出成人7倍!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明琪報導)
根據屏東優生醫院小兒科主任林偉仁醫師臨床觀察,小於6個月大的嬰幼童,在所有感染流感的高風險族群中,有較高的住院率及死亡率,疫管署資料顯示,6個月以下的嬰幼童對接種流感疫苗的免疫反應不佳,不能接種流感疫苗。屏東優生醫院小兒科主任林偉仁醫師表示,流感病毒傳播力強、病程進展快,易導致嚴重併發症,為保護嬰幼童免於感染,建議父母應建立自身防護機制,主動接種流感疫苗預防流感及其併發症,保護自身與孩子的健康。
林偉仁醫師表示,感染流感的高風險族群主要為嬰幼童、65歲以上長者、孕婦及慢性疾病患者,而根據統計在孩童,2歲以下嬰幼童住院率最高,3至6歲嬰幼童的死亡率最高,6歲以下嬰幼童感染流感出現併發症,是19至49歲成年人的4倍;死亡率則為7倍,父母親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曾有一名13歲男童,在校園中被同學傳染流感,出現流鼻水、肌肉酸痛、咳嗽等症狀,起初以為是一般感冒而不以為意,後來高燒至39度,精神非常差,父母趕緊帶往醫院就醫,經醫師檢查確診為感染B型流感,且併發支氣管炎;住院治療的隔天,手、腳竟又出現水泡,且喉嚨破洞,檢查發現為流感合併腸病毒感染手足口症。高燒,咳,全身酸痛已很不舒服,還要忍受吃不下,手腳水泡,癢,後續還出現化膿現象,住院四天後才康復出院。
流感病毒的傳染途徑主要為飛沫傳染,只要接觸到流感患者咳嗽、打噴嚏的飛沫,或是沾有流感患者唾液的物品,都有極高的機率被傳染,流感常見症狀為連續高燒2至3日、流鼻水、喉嚨痛、頭痛、全身性肌肉痠痛及倦怠等症狀,且容易引發細菌性肺炎、中耳炎、腦膜炎、心包膜炎等嚴重併發症,甚至導致死亡。
林偉仁醫師表示,為了避免遭受流感的侵襲,接種流感疫苗是目前預防流感最直接且有效的方式,為了保護家中嬰幼童的健康,建議父母應於流感高峰期來臨前,主動接種流感疫苗,建立自身防護機制。由於流感病毒突變率高,每年流行的病毒株可能不同,應每年定期接種,才能獲得足夠防護力;平時也應勤洗手、減少出入人多公共場所,降低流感病毒接觸率,遠離流感病毒的威脅。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484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一名8個月大的琪琪,日前跟媽媽出遊時,被媽媽抱在懷中乘坐在友人駕駛的自小客車副駕駛座,雖然有繫安全帶,但車子因速度過快自撞電線桿,安全氣囊啟動,造成媽媽及友人輕傷、琪琪重傷的事故。琪琪被送到急診室時,雖然意識清楚,但背部挫傷、下肢癱軟無力毫無知覺;透過核磁共振與電腦斷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日前舉辦早產兒回娘家活動,家住沙鹿的早產四千金出現活動現場時,超萌模樣立即吸引眾人目光。早產四千金的爸爸王棟財、媽媽蕭亞芝於103年結婚,105年打排卵針失敗,106年再次打排卵針,經過32+1週後,剖腹產下早產四千金。蕭亞芝表示,雖然醫師強烈建議減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很多人熱愛登山,更有人會以登百岳為志,雖然運動有益健康,但是也得要量力而為,否則就有可能反而傷身。臨床上,就有一位五十出頭婦人,非常喜歡登山,甚至在山上還有菜園,每天習慣以登山為運動,並且去種菜;沒想到,每天這樣的登山運動,卻造成她膝關節損壞,得要接受膝關節置換手術。X...

閱讀詳情 »

提到行動力,絕大多數人想到是要多保護膝關節,卻忘了髖關節的保養也很重要,如果發生退化或發炎病況太嚴重,會使骨頭壞死和骨折致死風險也大幅提升。對此,專家建議民眾,自中年開始養成鍛鍊髖關節的習慣,以免提早出現健康卡關的情況,後悔莫及。 髖關節由股骨(大腿骨)上方圓球形的股骨頭和骨盆上的髖臼組合而成,是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