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燒燙傷復健 全身各部位全攻略

燒燙傷復健 全身各部位全攻略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八仙粉爆事件中的燒燙傷病人緊急處理急性期過後,雖然傷口漸漸痊癒後出院,但並不代表療程已經結束。新竹縣職能治療師公會理事長古佳金表示,接下來,病患要面對的是疤痕的增生,即肥厚性疤痕的增生,這樣的疤痕增生,可說是傷口癒合過程的最後產物,不僅會影響外貌,還會造成關節孿縮、肢體變形,最終可能喪失功能,因此,建議傷者千萬別輕忽。

職能治療師古佳金指出,燒燙傷病患出院後的職能治療復健計畫可掌握「PSEP」四原則來處理燒燙傷復健,PSEP即擺位(Positioning)、副木(Splinting)、運動(Exercise)、壓力治療(Pressure),希望可以透過減班又清楚的PSEP四項原則來掌控燒燙傷後續的處理。

一、擺位Positioning、副木Splinting:擺位指的是將肢體擺放在正確的姿勢,關節維持適當的角度,藉此幫助傷口癒合,避免日後關節孿縮、肢體畸形。副木則是一種由熱塑性材質做成的硬質支撐架,特別的是它可以依照個人不同的情況個別化製作,協助肢體擺位。不同的位置受傷需要個別擺位,所使用的副木也不一樣。

(一)、頭頸部:可使用毛巾或頸圈,將毛巾捲起墊於頸後或穿戴頸圈。

(二)、腋下:使用枕頭,將枕頭擺在腋下讓肩關節外展90°、掌心朝上,避免緊貼身體。

(三)、手肘:使用枕頭,利用枕頭將手肘伸直。

(四)、手指、腕部:利用穿戴式功能性副木,將手指關節自然伸直,虎口張開;而掌指關節則是彎曲70°;腕關節則是伸展20°~30°。

(五)、鼠蹊部:使用枕頭,雙腳張開約20°,避免雙腳併攏。

(六)、膝部:使用枕頭,膝蓋伸直,避免倒向側邊。

(七)、足部:穿戴AFO(垂足板副木)或腳掌抵住床板,呈腳踝垂直90°,避免垂足與倒向側邊。

二、運動(Exercise):經專業醫療人員評估後傷口情況趨於穩定,病患就可以開始進行關節運動,以下各關節運動可執行4到6個循環,整體運動時間建議約30分鐘,每天2次。

(一)、頭頸關節運動:抬頭、低頭、轉向左側、轉向右側,為一循環。

(二)、肩關節運動:雙肩平舉、抬高、向後伸展。

(三)、肘關節:雙臂伸直、彎曲、伸直。

(四)、腕關節:伸直、彎曲。

(五)、手指運動:手掌握拳、張開、手指併攏、手指張開。

(六)、髖關節部運動:平躺在硬質地的床鋪將左腳抬高、放下、抬高舉直、放下,接下來換右腳。

(七)、膝關節運動:兩膝彎曲、伸直。

(八)、踝關節運動:腳踝勾起、伸直。

(九)、腳趾運動:腳趾彎曲、伸直。

三、壓力治療(Pressure):疤痕是傷口癒合的自然反應,呈現紅色、沒有彈性但會收縮。若是疤痕在關節處,容易使關節緊縮,活動範圍減少,造成攣縮及變形;而為成熟的疤痕呈現紅色,成熟後就變為乳白色。為避免疤痕增生及降低感染風險,一定要好好「管理」疤痕,傷者可利用下列三方法來緩解疤痕帶來的不適。

(一)、疤痕按摩:在疤痕上直接進行按摩,以環繞或垂直於疤痕的方式執行,力道要讓疤痕短暫變白,每天應「深壓」數次。按摩時可以使用油性乳液來減少摩擦,應避免有香味的乳液而刺激新癒合的皮膚。

(二)、壓力衣穿戴:壓力衣是另一種管理疤痕的方式,穿戴時間從2小時並逐漸增加到24小時,除洗澡、換藥以外,應整天穿戴,壓力衣的理想壓力為25mmHg,針對臉部燒燙傷可選擇穿戴彈性頭套或是透明壓力面具。

(三)、纏繞彈性繃帶:使用外在持續性彈性壓力,如彈性繃帶,以減少癒合傷口部位水腫、增加膠原蛋白合成速率,促使膠原蛋白束重新排列,與表皮層平行,保持疤痕的平坦和柔軟。使用彈位繃帶可減輕腫脹,促進靜脈淋巴液回流,避免對剛癒合皮膚造成摩擦。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2138

相關推薦

每天我們都會吃很多食物,各種滋味,酸甜苦辣,有的食物在美味的同時對我們牙齒傷害也是很大的,不過不用擔心,其實還有些食物是可以清潔我們牙齒的,讓我們的牙齒更乾淨亮白沒有牙垢。煩惱吧,洗牙又酸又難受,很痛苦,還要有一筆開支,告訴你讓牙齒快速變白的絕好方法,簡單容易又省錢,包你滿意。快來看小編推薦的這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馬羿縉報導)1名38歲女性,從事服務業,長期有失眠困擾,常常服用安眠藥物或是嘗試睡前飲酒助眠,某次連假回婆家住一個星期,又出現睡眠困擾,且回到家後症狀更為嚴重,造成白天工作常常倦怠煩躁,因此決定就醫治療。失眠已成為現代人的通病,儘管不算疾病,但嚴重時,往往會影響一個人的日常生活品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佐慈報導)臺北市政府社會局104年統計指出,臺北市未滿12歲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的兒童有2896位,占比前三名分別為自閉者、多重障礙者、智能障礙者,分別占29%、19%和16%。天使心家族社會福利基金會心理師羅子琦表示,要陪伴身障兒童成長,應該要「父母先走出來,孩子才有希望」,因此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癌末病患常需使用止痛藥,隨著病情無法控制,需要鴉片類高劑量藥物,才能減緩癌症疼痛,效果甚至愈來愈沒效。台大醫院團隊找到關鍵因子「CXCL1」,可望開發新藥,降低患者服用高劑量止痛藥,避免增加肝腎代謝負擔,成果已刊登於《Anesthesiology》科學期刊。台灣大學醫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