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飲用水塑膠危機 WHO:似未威脅健康

飲用水塑膠危機 WHO:似未威脅健康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飲用水塑膠危機,世界衛生組織查無有害證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發布報告指出,全球飲用水的塑膠微粒數量不斷上升,但根據有限研究,較大(直徑>150mm)的微粒不會被人體吸收,而較小的微粒雖可能卡在腸胃道,卻不至於有危害。然而,奈米級(直徑<1mm)微粒的傷害仍未知,WHO需進一步研究。

塑膠微粒無所不在 評估暫無健康危害

根據《衛報》報導,WHO報告指出,在河流、湖泊、飲用水和瓶裝水中發現的塑膠微粒(直徑<5mm),近幾十年來呈爆炸性成長,預計到2025年會再翻倍。這意味著更多塑膠微粒,溶入水源、管道,從杯子進到人類的肚子中。

塑料危機引起了人體危害的擔憂,更嚴重的是,生態系嚴重受威脅,海鳥等生物可能因為塑膠卡在消化道而死亡。然而,WHO指出,目前塑料的健康影響卻缺乏科學評估。

對此WHO調查報告指出,較大(直徑>150mm)的微粒不會被人體吸收,可以直接通過人體消化道,而較小的微粒雖可能卡在腸胃道,卻不至於累積至有危害程度。然而,奈米級(直徑<1mm)微粒的傷害仍未知。

「根據現有的有限證據,飲用水中的塑膠化學物質和病原體對人類健康的影響不應擔憂。」WHO報告中也提到,雖然沒有足夠的證據得出奈米塑膠微粒的毒性,但也沒有證據顯示該過度擔憂。

WHO的Bruce Gordon博士告訴《BBC》,根據研究結果,消費者應該可以先放心。

面對塑膠危及 減少塑膠使用、多回收

塑膠微粒危機怎麼辦?WHO強調,由於一般飲用水的過濾消毒步驟,應該可以清除90%上塑膠微粒,所以不建議針對飲水常規檢測塑膠微粒,應該注重於糞便汙染飲用水的防治。Bruce Gordon說,全球每年20億人飲水遭排泄物汙染,造成1百萬人死亡。

不過,報告作者之一Jennifer de France認為,現有研究存在許多「空白」,期許未來能有全面性報告。WHO則建議,塑料危機已是急迫問題,應先減少塑膠產品使用,並加強回收效率。

參考資料:

1. Microplastics in water: no proof yet they are harmful, says WHO.

2. Microplastics in water pose ‘no apparent health risk’.

【延伸閱讀】

保險套失靈免煩惱 事後避孕藥這樣選

臉書腎友最愛問吃 醫:腹膜透析飲食限制少、自由生活趴趴走

3徵兆恐是乾癬性關節炎作亂 醫:提防關節變形謹記336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35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冬季雪景美不勝收,著名賞雪勝地合歡山,於海拔3275公尺的武嶺登高望遠,在休假期間總吸引大批民眾上山,就怕遊客發生意外事件。「一定要量力而為。」陳坤詮主任強調,在高山、低溫的環境中,不是做好保暖就不會出問題,就連許多平常有運動習慣的民眾,都有可能出現高山症,如果有其他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中國武漢上個月底爆發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當地已累積59名病例,原體初步判定為新型冠狀病毒。經核酸檢測方法,共檢出新型冠狀病毒陽性結果15例,從1例陽性病人樣本中分離出該病毒,電子顯微鏡下呈現典型的冠狀病毒形態。 非中國武漢發燒肺炎 台灣3人通報案例皆排除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2020台灣總統大選結束了,有人高興,也有人傷心,該怎麼走出選戰失利的情緒?美國2016年總統大選後,國家面臨嚴重分裂,許多選民感到憤怒、無助、害怕、羞恥,甚至對未來失去希望。這樣的情緒也瀰漫在台灣許多選民身上,但選舉只是一時的,日子還是要過,台灣會越來越好,快來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為降低國人失智症盛行率,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與蘇天財文教基金會聯手研發「活出健康-生活再造實作班」,第一梯次計有15位年紀從64歲至80歲對健康生活問題改善之行動計畫有興趣的民眾參與,課程前後進行國際上認證的智能測驗(MoCA) ,全體學員的平均分數從24.5分進步到2...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