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生殖器傷口潰瘍 恐是梅毒徵兆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生殖器傷口潰瘍,常因無痛且大多不做治療就能自癒,容易使人忽視,小心這是梅毒初期的典型症狀!若發展成第二期的全身性皮疹,仍不好好治療,可能會轉變成晚期神經性梅毒,或通過胎盤感染胎兒,造成先天性梅毒或畸型兒。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檢驗室醫事檢驗師李蘭蕙指出,梅毒是由血液、體液交換及母子垂直所感染,病原菌因為不安全性交,透過黏膜或傷口感染後,會在生殖器上出現小傷口,例如單純泡疹病毒引起的水泡破裂、杜克氏嗜血桿菌引起的軟性下疳(潰瘍),以及梅毒螺旋體引起的硬性下疳。

然而許多性傳染病病原菌感染,都可能造成生殖器出現潰瘍的小傷口,所以發現症狀時,要進一步診斷傷口成因,除了專業醫師依症狀及問診判斷,也須臨床檢驗的輔助。

李蘭蕙解釋,篩檢的重要性在於,梅毒發展病程中,梅毒螺旋體在早期對抗生素治療的感受性相當好,可完全治癒且不留副作用,但若延誤就醫,治療將變得棘手,尤其是生殖器上的傷口,將成為其他性病如菜花、披衣菌、人類乳突病毒、淋病及愛滋病等入侵的最佳途徑。

若不幸感染梅毒,不見得每個感染者都會呈現明顯典型症狀,所以定期篩檢對高危險族群來說特別重要。根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檢驗室,針對高危險群的調查統計發現,梅毒陽性率高達18%。

李蘭蕙提醒,除了定期篩檢,平時保持固定性伴侶,全程使用保險套,避免不潔及不安全性行為,是遠離梅毒的最佳辦法!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0021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國民健康署委託世新大學鍾起惠教授團隊進行15歲至49歲青壯年族群對電子煙之認知態度網路調查,共計1,068位參與。結果顯示電子煙使用率為5.5%,但其中有44.6%的使用者不清楚電子煙的煙油多數含有尼古丁成分。然而食藥署抽驗市售電子煙油,近9成都含有尼古丁,縱使不含尼...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1名33歲的蔡先生,腰酸背痛好幾天、排尿不順,因行動不受影響,所以沒多加注意,日前半夜突然嚴重下背痛,家人緊急送至急診就醫。長安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朱彥澤醫師檢查發現病患雙腳無力,核磁共振顯示膀胱變大,診斷病患為因椎間盤突出所引發的「急性馬尾症候群」,隨即安排緊急減壓手術...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在新1期疫苗接種即將開始之際,又有1批新疫苗抵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1)日表示,台積電、鴻海暨永齡基金會、慈濟基金會共同捐贈的第16批BNT疫苗99.45萬劑,已於今日上午順利運抵桃園國際機場,並在完成通關程序後,直接運送至指定冷儲物流中心進行後續檢驗封緘作業...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新北報導】天底下沒有男人願意「40歲只剩一張嘴」!然而現代人飲食西化、生活壓力大,很可能4、50歲就面臨性功能障礙的窘境,許多人以為是心理因素居多,「太累、沒感覺、前戲不夠」,但除了疾病因素外,許多人卻忽略了,其實勃起功能障礙和末梢血液循環不良關係密切。 勃起障礙不只是心理因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