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男子嚴重尿失禁 竟是胃腸道基質瘤轉移作怪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一名58歲男性,近日突然小便失禁前往醫院就診,醫師檢查泌尿系統並未發現異常,然而電腦斷層掃描卻顯示在膀胱與直腸間的骨盆腔有10餘公分大的肉瘤,病徵明顯且已壓迫到膀胱、直腸,經由病理切片檢查確診為胃腸道基質瘤復發合併轉移。原來患者三年前到醫院就診時,被發現胃部有4顆胃腸道基質瘤,當時隨即手術切除,術後也持續回診追蹤;沒想到三年後,在遠端的膀胱與直腸間居然出現復發,經再次手術切除後搭配標靶藥物治療,目前病情穩定控制中。

國泰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陳德芳表示,胃腸道基質瘤好發於腹腔內,而復發的位置通常發生在原發腫瘤附近,其中以肝臟轉移為臨床中最常見的部位。以上述病例來說,基質瘤的復發位置由腹腔轉移至骨盆腔在臨床上實屬少見。

陳德芳醫師進一步說明,無論是原發性還是轉移性基質瘤,在可以手術切除的狀況下,手術切除仍為第一線治療方式。然而即使手術切除,5年內還是有半數的患者可能會復發,且通常伴隨著多重器官轉移。

自2011年起,健保局已將大於等於6公分的胃腸道基質瘤納入術後使用一年的標靶藥物規範,以上述病例而言,患者於初次確診時雖立即手術切除,並且術後使用標靶藥物一年,惟健保給付規範納入術後標靶藥物輔助治療只能申請一年。然而,臨床研究數據顯示,術後使用標靶藥物可減少復發風險值達65%,且與治療的期間長短有關;上述患者目前因腫瘤復發已屬於進階性的胃腸道基質瘤而納入健保給付,只要患者疾病控制良好,並無使用期限的限制。

陳德芳醫師說明,胃腸道基質瘤為一惡性度高的腫瘤,術後復發風險的評估準則是近年來醫界不斷討論的重點,目前醫學界的共識是以腫瘤大小、生長位置、細胞核分裂狀況來預測,根據國外臨床數據顯示,高復發風險族群若於術後使用三年標靶藥物輔助治療,其復發風險比只使用一年者減少了一半,且顯著增加患者的整體存活率。未來若健保局能根據這份研究結果再次評估術後輔助治療的給付規範,可望能造福更多患者。

陳德芳醫師提醒,手術後使用標靶藥物治療時間長短,對於抑制復發是有相當的關聯性,所以病患應配合醫囑持續規律用藥才是控制的重點,若伴隨副作用發生,也應由醫師判斷患者病況調整劑量,千萬不要自行停藥。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0062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現代人生活壓力大、飲食精緻化,「癌症」似乎已經變成一種國民病。55歲的黃姓婦人,因去年6月發現罹患第三期三陰性乳管型乳癌,雖進行多次化療,病情仍不見好轉,腫瘤在短短3個月中由7公分長大至12公分,患者因病況惡化且體力下降,遂轉至其他醫院進行治療。收治病例的台中醫院放射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在台灣健保制度發展逐漸成熟的國家,每年仍然有數百人無法正常的說話,或吞嚥,這群人大多是喉癌,下咽癌患者,這些病患因治療必須切除食道與聲帶,產生了語言、吞曣困難外,甚至無法正常發聲。台北榮民總醫院耳鼻喉部朱本元醫師表示,喉癌與下咽癌是常見的頭頸部癌症之一,每年約有一千五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今年連假多,北市有一名國一男學生,兩眼有視差,一眼睛約500度,另一眼則高達1000度,沒想到,今年寒假後,發現眼睛不舒服,看不清楚,遂回醫院檢查眼睛,才發現不到兩周,男學生的近視度數從1000度狂飆至1200度!兩眼的近視的落差越來越大。醫師叮嚀,視差越來越大要注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佐慈報導)兒童節即將來臨,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宣布,3月30日至4月6日期間,12歲以下兒童,憑健保卡至全國1500多家牙醫院所看牙,可享免掛號費,希望喚醒家長對兒童口腔保健的重視。 根據調查顯示,國內有4成的父母,未定期帶孩子至診所看牙齒,近4成5不清楚小孩刷牙情況。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