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痘痘臉,是你貼心的小醫生

痘痘臉,是你貼心的小醫生

ps.本文圖片皆為照鏡子的時的樣子!


天啊,竟然長了痘痘!
Toggle

這應該是大家早上最不想說的一句話,這時候心裡應該只想把痘痘遮掩起來,粉底擦厚一點…

其實,痘痘雖然惱人,但卻是一個貼心的小醫生,在提醒我們該關心自己的身體了。這些小醫生,會因為出現在臉上的部位不同,而有不一樣的訊息。以下是愛健康為大家整理,常見的痘痘所傳達的健康訊息:

痘痘臉,是你貼心的小醫生

額頭痘

痘痘醫生診斷:不規律作息,肝臟過勞&無法有效排毒,毒素累積在體內。

建議:十一點前睡覺,讓肝臟規律排毒。

 

髮際痘

痘痘醫生診斷:主要因為卸妝不完全,造成毛孔堵塞、角質過厚。

建議:卸妝時,也需要照顧到臉部的邊緣清潔。

 

印堂痘

痘痘醫生診斷:長在眉心的痘痘,是非常重要的身體警訊,當心臟活動力減弱(心悸、胸悶)的時候,痘痘就會在這裡冒出。

建議:減少劇烈運動、遠離菸酒,增加睡眠,同時向心臟科的專科醫師進行相關咨詢,儘早找出病因。


痘痘臉,是你貼心的小醫生

鼻頭、鼻翼痘

痘痘醫生診斷:胃火過大、消化不良。

建議:避免刺激性食品(冷食、辛辣食品),少吃火鍋和肉類,以避免胃酸分泌過多。


痘痘臉,是你貼心的小醫生

唇周痘

痘痘醫生診斷:吃太多辛辣和油炸食物,導致腸熱,或者便秘。若長在人中,可能是泌尿或生殖系統感染,有白帶產生。

建議:飲食改清淡、多吃高纖蔬果,以舒緩腸熱,幫助排便。


痘痘臉,是你貼心的小醫生

 

左頰痘

痘痘醫生診斷:肝臟排

毒功能異常、血液排毒能力下降。

建議:

肝臟排毒功能異常,有生活作息不良、壓力過大且缺乏適當調節所致。肝臟排毒效率最高的時間在凌晨1至3點之間,此時應該保持熟睡狀態,讓肝臟得到充分的運作。每日下午1至5點是肝臟運作最低弱的時刻,因此儘量將作業量大的工作分配到上午,若下午這段時刻不得已要進行長時間壓力的工作,可以讓自己的眼睛每隔一小時休息片刻。因為依據中醫理論,眼為肝之竅,所以適度讓眼睛休息,有助肝臟保養。

血液排毒能力下降,可進行一些能夠加速血液循環的行動,像是避免將身體處在悶熱的環境中,多到戶外運動,回家可用33~36溫度的水洗澡。飲食方面,可搭配涼血食物:絲瓜、冬瓜、綠豆等。


痘痘臉,是你貼心的小醫生

右頰痘

痘痘醫生診斷:多痰、頻咳嗽,喉嚨乾燥,肺功能異常、肺火上升。

建議:早晨7到9點之間是肺運作效率最高的時段,可在這段時間進行適度的有氧運動,例如快走、慢跑、游泳、爬樓梯等(想知道什麼時候運動?「上班族的運動時間」)。有氧運動有助於清肺潤肺,還可以增加身體抵抗力,降低呼吸道過敏,以及被細菌感染的機率。


痘痘臉,是你貼心的小醫生

下巴痘

痘痘醫生診斷:起因於內分泌失調,通常在經期來臨前會冒出痘痘。

建議:最有效的方式是適量補充、調節雌激素(estrongen),例如補充營養食品;或是就醫,使用外用或口服藥物,以抑制雄性賀爾蒙。但是這些方法會使身體產生依賴性,一旦停用,痘痘還是會復發,並非根治的方法。其實內分泌失調為人體自然反應,若過量補充雌激素,可能會造成女性兩大雌性賀爾蒙—雌激素和助孕素(progestagen)之間的失衡,嚴重甚至會導致乳腺癌或子宮癌等疾病,得不償失。

所以最好的建議,也是最自然的調養方式,還是建議生活作息規律、勿熬夜,飲食忌刺激性食物(辛辣、生冷)。雖然這些方式無法完全消除下巴痘,但會是對身體最友善的方式。

 

側臉痘

痘痘醫生診斷:長期的熬夜、工作疲勞,會讓肝膽排毒功能降低,導致淋巴循環不順暢,最後引發臉側邊長出痘痘。

建議:需促進

肝膽的排毒功能,可比照左頰痘的建議,調整生活作息,給予身體充分的睡眠時間,讓肝膽恢復正常的排毒功能。

 

以上是常見的痘痘警訊,看完之後,相信大家都會有所體悟,了解到當痘痘冒出來時,代表我們應該要調整自己的生活作息和飲食習慣了。如果有比較嚴重的症狀,也要儘早就醫。身體健康,痘痘自然遠離妳喔!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iHealth 愛健康》官方網站;《iHealth 愛健康》官方粉絲團】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隨著社會風氣的開放,國人第一次發生性行為的年齡逐漸下降,連帶導致愛滋病感染者年輕化。根據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統計,15到24歲的感染者已佔愛滋病所有感染人數的2成,顯見校園內性教育防治工作仍然不足;為此,疾管署和教育部特地邀請FUN4及io兩個樂團,精心製作搖滾歌曲「解藥」,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食品安全問題越爆越多!根據台南市衛生局抽驗結果顯示,在所抽驗的84件飲料及冰品中,就有19件不合格,生菌數及大腸桿菌數超標;針對不合格業者,衛生局已令業者限期改善,並將進行複查抽驗,如複查未通過,將依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最高可處300萬元罰鍰。病從口入,正說明了食的重要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31歲的羅姓男子,某天晚上在家看電視時,突然出現四肢無力,無法走路等狀況,家人以為是中風趕緊送醫,經醫師檢查為甲狀腺機能亢進,引起低血鉀合併週期性麻痺。收治患者的童綜合醫院腎臟科醫師陳昶旭指出,抽血檢查發現病人的血鉀值僅1.5meq/L,而正常值為3.5至5.5meq/L,...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1名婦人左側乳頭出現紅疹現象,就醫透過乳房超音波等檢查後,並未發現異常,但醫師懷疑恐有佩吉特氏病的疑慮,建議患者再接受乳頭組織切片,才確診是罹患乳癌。佩吉特氏病多發生於中老年女性乳頭,或是周圍皮膚的惡性腫瘤,又稱為濕疹樣癌;彰化基督教醫院乳房內視鏡手術中心主任賴鴻文指出,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