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癌是憋出來的?4 類人最容易得癌

癌是憋出來的?4 類人最容易得癌

⊿憋氣
內心怨氣沖天;好生悶氣,但不愛宣洩;心情總處於緊張狀態;表面上處處以犧牲自己來為別人打算,但內心卻又極不情願;遇到困難,開始時不盡力去克服;害怕競爭、逃避現實……

這在心理學上,被歸納為「癌症性格」。這類人患癌的幾率遠遠高於其他性格類型的人。

⊿憋便
大便長期滯留在裡面,其中多種毒素會被腸道反復吸收,通過血液循環到達人體的各個部位,會引起面色晦暗、皮膚粗糙、毛孔擴張、痤瘡等,毒素刺激腸壁後,還可能導致腫瘤。有資料顯示,經常便秘的人,誘發癌症的幾率比不便秘的人要高出3倍。

⊿憋尿
憋尿不但損傷膀胱的括約肌,還會使尿液中的有毒物質不能及時排出體外,延長了尿液中致癌物質對膀胱的作用時間,容易誘發膀胱癌。

有憋尿習慣者,患膀胱癌的可能性要比一般人高出3—5倍。像高速公路收費站的工作人員、導遊、司乘人員,都是患尿路感染的高發人群。

⊿憋乳
有些年輕媽媽乳汁過多,因寶寶斷奶、嬰兒食量小,或在公共場合不願哺乳等原因,任由乳汁自然憋回,造成乳汁淤積。還有一種隱性的憋乳,有些女性不結婚、不懷孕、不哺乳,從而引起體內雌孕激素失衡。

「以上這些都是乳腺癌的誘發因素」。由於女性的乳頭與外界空氣相通,如果乳汁過多未及時排出,外界的有害氣體或細菌等不良物質便會侵入乳房,引發細菌感染,嚴重的會導致急性乳腺炎,甚至有發展為乳腺癌的危險。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等待換心的過渡期該怎麼辦?根據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統計, 108年心臟移植等候者約有200人,同年僅86例成功分配到心臟,器官移植的捐贈者和等候者人數之間有一定的差距。所幸,醫學進步,患者在各種心臟輔助儀器下,有機會挺過危險的過渡期,等待換心的希望。快來看看振興醫院心臟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新冠病毒肆虐,台灣確診累計病例已破數百,疫情指揮中心、疾管與衛生單位不眠不休的竭力投入,相較社區民眾端至今仍無明確防疫佈署與共識,原因是為什麼呢?強化公衛預防體系 支持社區防疫無名英雄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常務理事陳美霞教授指出,預防與治療的資源比例懸殊,2018年國民醫...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綜合報導】新冠肺炎(COVID-19)症狀與一般感冒、流感類似,都會出現咳嗽、發燒、全身倦怠等症狀,不過,國外研究發現,部分新冠肺炎確診案例出現「味覺、嗅覺喪失」。指揮中心表示,截至昨天,累積235名確診個案,其中6人也有味覺變差,民眾應多加注意身體狀況。   外電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