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癲癇和巴金森氏症 傻傻分不清楚?!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大家都知道癲癇患者大發作時,會出現四肢抖動的症狀,但巴金森氏症患者在大抖的時候,也會有類似動作,到底該怎麼區分呢?台灣超越巔峰關懷癲癇聯盟理事長曾幼玲表示,癲癇患者在發作時,是沒有意識的,眼神會呆滯上吊;但巴金森氏症的患者發作時意識清醒,並不自主的四肢抖動。

癲癇,是大腦皮質上的腦細胞間歇姓、隨時隨地、不受控制的亂放電,導致臨床上干擾到病人的神智、行為、情緒、運動和感覺,而若上述這些干擾每次都是一樣的,就是癲癇了!但並非每次癲癇翻作都會有四肢抖動的大發作情形,也有些患者會有失神性的發作,看起來好像是在發呆,但雙眼會上吊或呈現呆滯、嘴唇會發白等,怎麼叫也回不過神來,大約會持續1-2分鐘左右,且等發作結束後,患者會完全記不得剛才發生的事。

而巴金森氏病則是一種好發在老年人的退化性神經疾病,典型症狀有震顫(手部發抖)、四肢僵直和行動緩慢。手部抖動的樣子很像銀行櫃員用手指數鈔票一般,頻率約每秒3-5下。若把手伸直或是拿東西、作動作時,手部的抖動會因此減緩許多或是消失。且病人出現手抖的同時,同側肢體的動作也可能變得不靈活、容易酸痛,例如走路時同側的腳會覺得僵硬酸麻,好像拖著腳在走路。

由於癲癇大發作時的四肢抖動症狀,和巴金森氏症患者的大抖發作相似,因此常被民眾「認錯」!曾幼玲便拿自己的母親做例子,原來,曾媽媽幾年前因巴金森氏症住院時,某天突然出現雙手大抖情形,嚇壞了旁人,護理人員立即打電話告知,「妳媽媽好像癲癇發作了!」

接到電話的曾幼玲還很困惑,母親從來沒有出現癲癇症狀,怎麼能會突然癲癇發作?一直到某天剛好探病時,遇到母親大抖,才恍然大悟原來是護士小姐誤會了!「因為這不是癲癇,是巴金森氏症引起的雙手大抖!」

到底該如何區分?曾幼玲強調,「眼神是關鍵!」只要症狀出現時,嘗試呼叫發作者的名字,並仔細觀察對方眼神,是呆滯上吊的?還是清醒的?如果是前者,那就很有可能是癲癇發作,若是後者,便可能是其他疾病所致,例如巴金森氏症。曾幼玲進一步說明,「巴金森氏症患者在大抖時,意識仍很清醒,只是雙手會不售控制得發抖、或全身冒汗。」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4221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ㄧ提到夏天,不禁讓人馬上聯想到抵達紫外線,以及抵禦蚊蟲。出外郊遊時,常會看到人手ㄧ瓶防蚊液,ㄧ拿到就往身上盡情噴灑,避免蚊蟲叮咬。而路上也紛紛出現不少人,耐著高溫,從頭到腳包緊緊,熱出滿頭大汗也不以為意,目的就是為了避免曬的黑嚕嚕;但也有部分生活步調較緊湊的女性,在塗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隨著西化飲食,以及生活形態的改變,台灣胃食道逆流盛行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據統計,目前台灣胃食道逆流盛行率約20-30%,其中約有2%的患者會進展成巴瑞特食道,而此為一種癌前病變,增加罹患食道癌風險。胃食道逆流分典型及非典型兩類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家庭醫學科醫師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報導)一名22歲女性半年前車禍導致肋骨、骨盆骨折,另一台機車的人也重傷。數個月休養復健中,出現易受驚嚇、恐懼、焦慮憂鬱、常常莫名哭泣、失眠惡夢、逃避退縮,極度依賴家人、無法獨處,看到車輛會害怕,更不敢再騎或坐機車,外出掙扎許久才能踏出家門。近期因車禍賠償糾紛症狀加劇,就醫診斷為創...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