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發生 A 肝群聚感染 40 歲以下別吃生海鮮 | 早安健康NEWS

發生 A 肝群聚感染 40 歲以下別吃生海鮮 早安健康NEWS

台灣衛生環境良好,造就四十歲以下民眾籠罩在 A 型肝炎陰影中。疾病管制署宣告台灣發生 A 型肝炎群聚感染事件,19 名遍布全台的民眾經確診受到同一來源感染,經研判為生食海鮮造成,疾管署表示海鮮還是應熟食,烹煮也有技巧確認是否熟透,同時四十歲以下民眾建議自費接種疫苗,可保終生有效。

案例遍佈全台 最有可能生海鮮造成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根據署內監測資料自 2013 年五月就有密集 A 型肝炎感染案例發生,而今年 10 月到 11 月,則發生了 30 例,隨即透過傳統的疫情調查,結合對病毒樣本的基因定序追蹤感染的來源。疾管署防疫醫師陳婉青指出,30 人中有 23 人驗出病毒存在,其中又有 19 人的病毒,經過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培哲協助基因定序後,確認是同一型病毒株,代表感染源是相同的。另外 7 人雖然沒有驗出病毒,但有驗出抗體存在,代表之前已經被 A 肝病毒感染過。

雖然透過基因定序確認是同一感染源,但疾管署長郭旭崧表示,案例遍佈全台,且時間已久,無法追查出源頭,以及是哪些餐廳感染。他解釋,A 型肝炎主要透過飲食傳染,潛伏期 15 到 50 天,在這之後發病,病患已經很難回億起是在哪裡吃下食物,也很難追蹤是哪些餐廳供應這些食材,就算能找到,同一批食材也已吃下肚或處理完畢。

發生 A 肝群聚感染 40 歲以下別吃生海鮮 早安健康NEWS
▲很多人貝類海鮮會生吃或半生不熟時吃,但煮熟才能避免病菌感染。

生海鮮病原不止 A 肝

由於透過詳細的疫情調查,疾管署研判最有可能的情形是吃了半生不熟的海鮮而被感染。中研院士陳培哲說,年紀愈小感染病毒問題不大,既有抗體終生有效,症狀也很輕微,但年輕人感染就會有黃疸及尿液顏色混雜,年紀愈大病情愈嚴重,像這次 30 人中就有 25 人住院。由於 A 肝是透過食物或飲水傳染,環境衛生做得好不好影響很大。台灣與歐美國家一樣,因為環境衛生較好,民眾從小時候就少有機會感染到 A 肝病毒,在年紀最小的時候缺少了獲得抗體的機會,等到年紀較長才被感染,尤其合併 B 型、C 型、酒精型肝炎反而更危險,猛爆型肝炎而導致死亡率會提升。目前 50 歲以上民眾約八成都有抗體,65 歲以上九成五都有抗體,但 40 歲以下民眾不到一成有抗體。

蠔類(牡蠣)、蛤蜊及文蛤等貝類水產品,具有濃縮水中病原物質的特性,陳婉青表示,貝類水產品建議烹煮至殼開啟後3至5分鐘再食用,這是因為雖然煮到開殼,但僅是靠外面的部份溫度達到 85 至 90 度的標準,中心溫度還在 70 度以下,因此需要多一點時間才能消滅病毒。食品藥物管理署並推廣「新手分高低」調理食物原則:食材買新鮮、手部洗淨再料理、生熟食分開處理、料理高溫達 70 度以上、保存時低溫 7 度以下。

發生 A 肝群聚感染 40 歲以下別吃生海鮮 早安健康NEWS
▲食藥署推廣「新手分高低」調理食物原則。

此外民眾可以接種疫苗有效預防 A 型肝炎,自費接種 2 劑疫苗,中間間隔六到十二個月,費用大致在 2,400 至 2,800 元間,不過陳培哲強調,不要因為有了抗體就一直吃生的海鮮,因為除了 A 肝病毒還有其他的病原存在,例如諾羅病毒等,還是不能大意。相關資訊請參閱疾管署 A 型肝炎專頁,或撥打免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首圖來源:© Riou/SoFood/Corbis)

  【本文出自健康達人網;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健康達人網;歡迎加入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worldno1。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秋節應景免不了要吃月餅,但月餅的熱量,不容小覷,根據統計,一顆傳統廣式糕皮月餅大約有400到700大卡不等的熱量,其他像是綠豆椪或蛋黃酥等酥皮月餅,雖然個頭較小,但也仍有300到500大卡的熱量,不節制,肚子往往跟著月亮圓了一圈...

閱讀詳情 »

▲(照/新南向人員健康服務中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秋連假計畫前往東南亞旅遊的民眾,要小心「蚊子病」!根據疾管署最新統計數字,今年光是1月至8月,國內境外移入的登革熱以及屈公病這兩項蚊子病,病例數已多達403人,比去年一整年還多,尤其感染地多在東南亞國家,包括緬甸、泰國及馬爾地...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陳鈞凱/資深醫藥記者 老是覺得另一半在床上不容易被滿足嗎?男人們,當心你可能從頭到尾都搞錯了重點!事實上,不分國內外,相關調查結果都發現,左右了女性「性愛滿意度」的頭號關鍵,並非是一般男性最愛掛在嘴邊的「大小」問題,女性是否對於一場性愛感到滿意,最在意的第一位因...

閱讀詳情 »

救護車是發生急難事故時的救命之道,但新光醫院家醫科柳朋馳醫師提醒,救護車與緊急救護資源有限,民眾應建立正確的使用原則,才更能發揮救護車的效益、挽救患者寶貴的性命。  若親友發生嚴重的病情或出現以下的異狀時,應儘速撥打119求救: 【頭部】1. 突然劇烈且從未發生過的頭暈、頭痛2. 頭部或頸部外傷明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