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盲腸割了還會痛?憩室發炎來做怪 | 健康達人網

盲腸割了還會痛?憩室發炎來做怪 健康達人網

盲腸發炎割掉了,怎麼肚子又開始痛起來?原來是憩室發炎。不過醫師提醒不可輕忽憩室做怪,因為第一次發作整體死亡率就達到 5%,病情較嚴重的死亡率也能高達 20%。

大腸穿孔嚴重併發腹膜炎敗血症

書田診所肝膽胃腸科主任醫師邱展賢指出,憩室是指黏膜由腸壁較薄弱的地方向外膨出,形成腸壁的囊狀突起,大小從幾公厘至幾公分都有。在上腸胃道的憩室是連同腸壁的肌肉層一起突出,但在大腸則是直接穿破肌肉層,當憩室內腔壓力增大,或者因其中含有濃縮的糞塊對憩室壁侵蝕導致結腸壁穿孔,造成局部的發炎,有機會形成局部膿瘍感染到腹腔形成腹膜炎。東方國家右側大腸憩室炎的比例,比西方國家高,因此有時診斷時會跟盲腸炎混淆,進手術房才發現不是盲腸炎。

盲腸割了還會痛?憩室發炎來做怪 健康達人網
▲圖左是上腸胃道憩室,圖右是大腸憩室,可見肌肉層已經穿破。(圖片來源:邱展賢)

形成憩室的原因並未有明確的實驗研究證實,但醫界推論跟排便不順形成惡性循環有關。憩室的形成與腸道中的壓力長期過大有關,長期缺乏纖維的飲食、排便困難等也會增加發生的機率。而發生率也與年齡有關,40 歲時約占 5%,60 歲占 30%,到 80 歲時約占 65%,邱展賢表示這跟年輕有抵抗力有關,部份較小的膿瘍也會由身體自行吸收,因此大部份的人都沒有症狀。

排便順暢是關鍵

邱展賢說,憩室炎常見症狀有腹痛、壓痛、便秘、腹瀉、腹脹、發燒、以及白血球過多,其中以腹痛為最常見之症狀。症狀輕微時用抗生素治療,這段期間病患要吃較容易消化的食物,例如稀飯、土司,而要避免有渣、高纖、糙米及牛奶、豆漿等不是清澈流質的食物。局部膿瘍可做膿瘍引流治療,但如果一直治不好、形成廣泛性腹膜炎或廔管等併發症則要考慮手術治療。

邱展賢提醒,第一次憩室炎發作的整體死亡率大約 5%,因合併症需手術的病患,其死亡率則高達 20%。有三分之一的病人,可能在 3-5 年之內會發作第二次,狀況將更嚴重且死亡率也倍增,雖然對於一些總是治不好的部位可能會採取直接把那一段腸子切掉的做法,不過邱展賢說近年來抗生素的療效有提昇,會是更適當的療法。

雖然病發時要避免高纖有渣食物,但邱展賢呼籲,日常飲食還是應該要多食用高纖、自然的食物,避免過度精緻食物,主要目的是促進腸道蠕動讓排便順暢避免便秘,適當運動也有幫助。至於長者則要注意如果排便困難,也有可能是因為過度高纖飲食讓糞便反而難以排出,應諮詢醫師尋求專業建議。

(首圖來源:© noonland/Westend61/Corbis)

【本文出自健康達人網;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健康達人網;歡迎加入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worldno1。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變種病毒「Omicron」殺傷力究竟是不是被高估了?國際間的最新報告出爐,似乎帶來一絲好消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2)日下午特別分析來自南非最新統計報告指出,以歐盟目前59例個案都沒有重症或死亡來看,似乎呼應了先前南非當地指稱的感染Omic...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不只支援收銀,還支援打疫苗!國內疫苗「打氣」在本土疫情趨緩後,明顯降溫,最新人口涵蓋率第1劑為7成8、第2劑5成7,為了催出年底前第2劑6成的目標,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日下午強調,目前全力要催出第2劑接種率,他更證實指揮中心正和全聯洽談中,在賣場打...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因應Omicron可能來襲,加上擔心已打完2劑疫苗國人的保護力隨時間下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繼今(2)日上午拍板宣布縮短第三劑等待期,縮短一個月,今天中午開始,第1-3類人員只要間隔滿5個月就可以打第三劑之後,下午更進一步公布細節,除了接種劑量為先前一半...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變種病毒Omicron威脅在外,12月4日緊接著要開放實施的春節檢疫措施「10+4」、「7+7」備受質疑,為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日公布,經過指揮中心昨晚與各地政府緊急會議,做出四大新決定,其中之一就是「10+4」、「7+7」方案的期滿採檢不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