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破解:排汗與排尿的差別!為什麼身邊有這麼一群人永遠不得癌症?(歡迎分享)

網路上有一篇關於排汗為何不得癌症的文章,今天讓我們看看是否屬實?

破解:排汗與排尿的差別!為什麼身邊有這麼一群人永遠不得癌症 (歡迎分享)

以下為原文內容:

德國體育醫學龍頭艾倫斯特博士發現,所有運動選手中,唯獨馬拉松選手沒有罹患癌癥的病例。
因此艾倫斯特博士為了找出不得癌癥的原因,不斷地研究,結果發現了一項驚人的事實。
艾倫斯特博士採集了每天跑步30公裏以上的馬拉松選手的“汗水”,分析其汗水的成份,結果發現汗水中含有鎘、鉛、銅、鎳等之重金屬物質。
艾倫斯特博士下的結論是「每天跑30公裏以上的馬拉松手,自體內深處排出大量汗水的同時,亦將體內累積的致癌成份〝重金屬〞排出體外,徹底去除癌癥的根源,因此馬拉松選手是不會得癌癥。
根據以上的研究結論,艾倫斯特博士發表了「以排汗的方式,徹底去除體內的累積物,可預防癌癥」的研究報告,艾倫斯特博士強調的

「想要健康長壽,就要一天一次大量排汗,無論你用什麽方法都要讓身體排汗。」這句話是絕對值得信賴的。

【出汗能夠排泄體內有害物質!】
對身體而言,為何出汗特別重要呢?
排泄體內不需要物質功能,就是排便、排尿與出汗的。其中,排汗更重要具有排泄體內疲勞物質或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毒素的重要作用。
雖然尿也會排出重金屬,但是排出功能卻遠不及汗。亦即藉由汗,能夠排出大量的重金屬。

汗也具有調節體溫的重要作用。

全身健康的出汗,就能夠強化現代最欠缺的體溫調節功能與自律神經。
汗從體表氣化,令人得到爽快感,對精神也有很大的幫助。藉著氣化熱消耗熱量,能夠提升代謝力,減少體脂肪,有助於消除肥胖。
對身體而言具有重要作用的汗,不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全身出汗,就能夠強化自律神經,提升代謝力,排出老舊廢物與毒素,對於美容與健康都有幫助。
汗與尿中的重金屬元素量(100克中)
鉛(μg):汗84、尿4.9
鎘(μg):汗6.5、尿0.65
鈷(μg):汗1.2、尿0.6
鎳(μg):汗32、尿3.1
銅(mg):汗0.11、尿0.01
(註) 假設1天出汗量為2公斤

關鍵是:喝的水要沒重金屬,否則可能出汗排出的重金屬少,喝進去的重金屬還多哦!
好水的標準:六無兩有。
1、無色無味;
2、無雜質;
3、無余氯;
4、無細菌病毒;
5、無有機汙染(農業和養殖業等);
6、無重金屬汙染。
有鈣鎂等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有氧(活水)。
現在最流行的一句話,請人吃飯不如請人出汗

以下為破解版:

流言:

馬拉松運動員不會得癌症,他們自體內排出大量汗水的同時,亦將體內累積的致癌成份重金屬排出體外,徹底去除癌症的根源。

真相:

馬拉松運動員確實擁有強健的身體,但他們並非完全不得癌症。「大量排汗就可以徹底去除癌症根源」的說法也很牽強。

馬拉松運動員也會得癌症

馬拉松運動員真的掌握著「免癌金牌」嗎?當然,肯定不是這樣。馬拉松選手不僅和常人一樣可能患上癌症,而且他們在某些方面的癌症風險可能還會更高。

2006年一篇發表在《皮膚病學文獻》(Archives of Dermatology)上的論文就論述了馬松選手的癌症風險問題[1]。文中指出,過去十年內,將近10名馬拉松選手患上惡性黑色素瘤,與對照組相比,他們患上惡性黑色素瘤和非黑色素瘤皮膚癌的風險都有所上升。論文作者推測,癌症的發生可能主要與紫外線照射和長期大運動量訓練對免疫功能的影響有關。因此該文章建議在長跑的過程中注意紫外線防護,並適當控制運動量。

出汗能「排毒」嗎?

以往的研究數據顯示,汗液的確是體內砷、鎘、鉛、汞等有害物質的排出途徑之一,在汗液中可以檢測到與尿液中濃度相當的重金屬成分,有時濃度甚至會比尿液更高[2]。不過,考慮到日常生活中的出汗與排尿量,很難說排汗會在排泄這些有害物質方面起到更重要的作用。而且,這些研究的檢測對象很多都是在工作中接觸到這些有害物質的工人,對於暴露風險較低的普通人而言,他們體內的重金屬含量本身就很低,這種情況下通過汗液「排毒」可能也無法再帶來多少額外的健康益處。

而且,重金屬化合物雖然可對人體健康產生多方面的危害,但它們的致癌性還存在一些爭議。確實有研究表明,鉛、鎘等重金屬暴露與癌症風險增加有關,但這些研究的對象也大多是具有較高暴露風險的工人。導致癌症的因素有很多方面,在實際生活中,與遺傳、生活習慣等因素相比,重金屬暴露對一般人群的癌症風險貢獻恐怕要少得多。此外,也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汗液中的重金屬排除和減少癌症風險存在關聯。

在類似的流言中都提到艾倫斯特博士(Dr. Ernst)檢測了馬拉松選手的汗液,並提出「排汗防癌」的理論。然而,通過檢索卻無法找到關於馬拉松選手汗液檢測的任何研究數據,也無法找到與流言描述相匹配的論述。

運動可以防癌嗎?

運動的健康效應不能通過「出汗排毒」來解釋,不過確實也有一些研究顯示,適度運動與某些癌症風險的降低有關[3]。

在這方面,研究最為充分的是體育活動與結腸癌風險的關係。大部分研究都認為,與久坐不動的人相比,增加運動的人罹患結腸癌的風險更低。研究者估計,每天30~60分鐘中等強度或高強度的運動可以幫助預防結腸癌。

也有不少研究顯示,體育運動方面更加活躍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較小。此外,也有部分研究發現,對於子宮內膜癌、前列腺癌和肺癌,運動可能也有類似的作用。科學家們認為,運動可能是通過調節內分泌、代謝等方式影響腫瘤風險的。運動對改善腫瘤患者的預後可能也有一些作用。

除此之外,運動也有利於控制體重,而肥胖則與不少常見癌症的風險增加有關[4]。從這個角度來看,堅持運動對預防癌症也會有些幫助。

結論:

馬拉松選手並非不得癌症,「出汗防癌」的說法也沒有什麼根據。不過,適度運動確實與某些癌症的風險降低有關。運動有益健康,不過也要量力而行。(編輯:窗敲雨)

參考資料:

[1] Malignant Melanoma in Marathon RunnersFREE,Christina M. Ambros-Rudolph, MD; Rainer Hofmann-Wellenhof, MD; Erika Richtig, MD; Manuela Müller-Fürstner, MD; H. Peter Soyer, MD; Helmut Kerl, MDArch Dermatol. 2006;142(11):1471-1474. 
[2] Bray,Arsenic, Cadmium, Lead, and Mercury in Sweat: A Systematic Review,Margaret E. Sears, Kathleen J. Kerr, and Riina 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nd Public Health Volume 2012 (2012)
[3]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Physical Activity and Cancer
[4]肥胖增加常見癌症風險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西洋情人節又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疫期間,國民健康署呼籲,情侶在過節浪漫氛圍下,除對危險約會情境要警覺外,要注意落實以肥皂或洗手乳正確勤洗手,以防止密切接觸時造成病毒傳播。約會自我保護5原則 多一點小心多一點安心學習正確健康的約會態度,並遵循自我保護原則,才能享受浪漫節...

閱讀詳情 »

本文原稿刊登於國民健康署營養及健康飲食專文專區(連結) 生酮飲食是近年來減重族群很喜歡嘗試的飲食法,與均衡飲食有極大的差異。 根據「每日飲食指南」(連結)建議,均衡飲食的熱量組成約有50%由碳水化合物提供、蛋白質將近20%(約16-18%)、脂肪...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曾柏亨/高雄報導】業績一把罩的小劉,房事也很了得,他把與老婆床笫之間的歡愉視為工作壓力的紓解。然而幾個月前開始發現,那話兒越來越不聽使喚,過去堅挺幾小時都不成問題,現在進入後沒幾下就「洩洩」再連絡。後來擔心太早軟掉,無法負起男人應盡的義務,竟開始喃喃自語唸起佛號加持藉以轉移注意力,結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根據交通部統計,截至2019年底,機動車輛登記總數共有2211萬台,其中過半數是機車,全台各地也因公共交通建設不同,多數民眾仍靠機車代步,因此交通事故也多。交通事故亡魂 50歲以下年輕人居多台灣外傷醫學會推估,每年平均有4萬人因外傷導致中重度殘障,其中有約7000人死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