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米粉原料竟是玉米澱粉 衛生署將加強查緝

米粉居然不是米做的,而是價格低廉的玉米澱粉!消基會公布米粉抽驗報告,發現高達九成的市售米粉含米量過低,在52件抽驗項目中,多達39件含米量低於20%,有欺騙消費者之虞。

對此,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食品組組長蔡淑貞指出,市售包裝米粉應依照食品衛生管理法相關規定詳實標示,以保障消費者權益。

市售包裝米粉屬於米及玉米澱粉或小麥澱粉等原料製得的產品,依據食品衛生管理法施行細則第10條規定,內容物為二種或二種以上時,必須依含量多寡由高至低標示。

市售包裝「米粉」如宣稱為「純米」粉或「純米製作」,內容物應含有米,如經查獲以澱粉取代純米製造,則屬標示不實,涉及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9條規定。

基於保障消費者權益及食品衛生安全,食藥局將要求衛生機關查明市售包裝米粉標示情形,如查獲標示不實,將依法進行處辦。消費者選購市售包裝食品時,應看清楚標示資訊,不買標示不完整或標示不明等產品,來保障自身權益。

消基會在去年12月29日到今年1月14日,前往中北部地區主要大賣場、超市、生機店、農會、米粉產地新竹、南投埔里與彰化芬園等,購買52件品牌包裝米粉。

抽驗發現,其中45件含米量沒有達到規定,39件含米量相當低,連20%都不到,已經構成嚴重「商品宣稱」或「廣告」等不實情形。

這次包裝米粉抽樣報告中,在含米量嚴重不足與標示不符的情形外,消基會發現,「米粉」竟然淪為「玉米澱粉麵」,在36件標示「調和米粉」樣品中,就有35件含有澱粉,幾乎都添加玉米澱粉。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 2013/01/29

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7863

 

米粉原料竟是玉米澱粉 衛生署將加強查緝

相關推薦

圖片翻攝toutiao 大豆攪碎之後就叫豆漿,大豆的營養成分好多,其中蛋白質含量非常高,比肉類,蛋類的蛋白質還要高而且質量非常的好,大豆很容易被人踢吸收,因為它的氨基酸和人體非常的接近,那麼大家知道大豆的營養成分嗎?大豆的功效是什麼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豆漿的功效與作用吧。 動脈硬化患者可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 哨聲響起,每位選手奮力向前衝,為了獎金也為了健康。從一樓爬到十樓,第一名的選手只花不到一分鐘,但也付出了代價,根本喘到說不出話,這是高雄榮總所舉辦的「氣喘如牛體驗競賽」,為了紀念五月五日的世界肺高壓日。 高榮重症加護內科黃偉春主任說明,俗稱「心臟癌症」的肺動脈高壓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臺南市政府毒品危害防制中心表示,日前接獲一位母親來電,說明兒子最近精神不濟,情緒變化大,作息不正常,經常晚歸,講電話時遮遮掩掩,課業成績退步許多,得知兒子吸食K他命及喝毒品咖啡包,但兒子不僅不承認,反而還與她大吵一頓,該母親不知如何是好,在電話中顯得焦急且傷心啜泣。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44歲蘇姓婦人去年母親節前突然昏倒送醫,竟是死亡率極高的「巨大主動脈瘤破裂」!臺中慈濟醫院心臟外科余榮敏主任及時手術搶救,確認病因為「馬凡氏症侯群」,追蹤近一年,今年母親節他們全家可以再次歡慶,余主任說,這是從醫最大的回報了。 主動脈血管比正常大了3~5倍 從事美容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