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糖友減重控糖 飯前飯後皆需量血糖

糖友減重控糖 飯前飯後皆需量血糖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糖尿病友每日飲食上都需要控制血糖;然而,卻有不少糖友只監測飯前血糖,忽略了飯後血糖也需要監測。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建議,糖友採血糖配對式監測,應該監測同一餐的餐前和餐後血糖,而餐後又以進食第一口飯開始往後計算2小時,當餐前和餐後的差值超過50時,就需要進一步減少主食澱粉和含醣類食物攝取量。

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糖尿病個案管理師賴昱臻表示,包括門診追蹤控制糖尿病的病友,以及接受衛教師與營養師定期衛教多年的病人,其居家自我監控的空腹血糖理想控制值,大多落在70~120 mg/dl之間,但從醫院測得的3個月糖化血色素,卻顯示出高於標準7以上。透過了解,原來是病人總是常規性監測空腹血糖,卻忽略了飯後血糖。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病,產生的原因是體內胰島素分泌不正常,或功能減低而引起的新陳代謝障礙。賴昱臻表示,門診衛教中較常發現有些病人因為美食當前難以克制,或是不敢吃多甚至不敢吃水果,進而造成營養攝取不均衡。因此,正確調整飲食和控制,成為糖尿病人的長期課題。

根據2012年糖尿病臨床照護指引指出,飯後血糖控制得宜,能幫助糖尿病人血糖監測狀況,也能降低心臟血管併發症的風險。為強調全面性檢測血糖變化的重要性,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營養師鄭秀英特別規畫適合夏日的清爽餐點,提供病友們參考,在享用美食之餘,也能做好血糖自我監控。餐點包括海苔飯捲和涼麵2種菜色,其中,海苔飯捲以高纖維量的五穀飯為主;涼麵的醬汁特地以「日式柴魚昆布醬」取代熱量高的芝麻醬。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6696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32歲江先生,體重90.7公斤,BMI值28.9,是脂肪肝患者,且為素食主義者,三餐均為外食,在食物的選擇上較少,大學時期以不吃晚餐及大量有氧運動減重,雖曾成功減下體重,但由於選擇的減重方式並非長久之計,很快地復胖至90公斤以上,今年九月中旬加入「臺中榮總雲端減重」飲食...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最近天冷,火鍋店、薑母鴨、麻油雞、藥燉排骨等商家攤位前人滿為患,不過,醫師提醒,許多人吃火鍋時,總習慣搭配可樂冰飲,或是冰淇淋,但這對腸胃不好,且血管在急速擴張、收縮下,血壓急遽升降,更會引發頭部劇痛。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何一成表示,仍收治過1名年輕男性,喜歡至火鍋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老婦莫名暴瘦10公斤 竟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惹禍!家住三峽山區的60歲王奶奶最近常常容易感到疲倦、胃口不好,手指關節處出現輕微疼痛,連騎機車催油門都有困難。鄰居介紹到國術館推拿無效,後來到醫院檢查是退化性關節炎造成,但吃藥治療後病情都沒有改善。之後手部關節腫脹疼痛更加惡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中風後痙攣緊繃 肉毒治療後手鬆了33歲美髮業的劉先生兩年前發生腦中風,就算積極復健想趕快找回手感,不過肌肉痙攣讓左上肢無法放鬆、手指無法打開,試過口服抗痙攣藥物效果有限,經醫師診斷後以肉毒桿菌素治療,現在已經能自己穿脫衣服。劉先生分享,一開始手大多數都只能繃著,很多動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