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糖尿病新救星 仿生胰臟搞定血糖

糖尿病新救星 仿生胰臟搞定血糖

結合穿戴式裝置與仿生科技的「仿生胰臟」測試成功,它能收集第一型糖尿病患者的飲食、生理資訊,量身打造給藥計畫,即時給予胰島素或升糖素,除了降低血糖,更能預防血糖治療時常見的低血糖症狀,並將以上資訊傳送到手機 App 上,幫助患者或醫療人員了解整體的健康狀況。

由美國麻省綜合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和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共同設計的仿生胰臟,能自動測量與調節血糖,它包含三個部分:兩個如手機般大小的幫浦,能注射胰島素或升糖素;一個與 iPhone 手機連結的血糖監測計;三組置於皮下的小軟管。能夠每五分鐘監測一次血糖值,並用附著在腹部的兩個幫浦補充胰島素和升糖素,整個系統可由 iPhone 手機控制。

除了使用方便,臨床實驗也證實仿生胰臟的效果超越一般傳統治療方法。研究人員邀請 52 位第一型糖尿病患者進行實驗,包括 20 位成人與 32 位青少年。他們被要求在為期五天的時間中穿戴仿生胰臟,並按時接受血糖測試,測驗結束後,再使用他們原有的胰島素幫浦(pancreas bump)進行五天的測驗。結果發現,仿生胰臟控制血糖的效果較傳統胰島素幫浦好。

胰島素幫浦是目前最接近胰臟機能的人為治療方式,透過裝設在皮下的小型軟管,可全天候的給予胰島素,但它只能用設定的程式定時釋出少量藥劑,不會順應患者對胰島素需求的變化自動調節,也不會釋出升糖素。

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因胰臟的胰島細胞受到破壞,無法自行分泌胰島素調解血糖,需終身依賴皮下胰島素注射,而這款仿生胰臟能協助他們改善生活品質,參加試驗的患者表示,他們從來沒有感覺這麼自由自在過,有些人甚至大吃冰淇淋和炸薯條等「禁忌食品」,以考驗新裝置能否應付。雖然目前仿生胰臟的設計仍有改善空間,但與每天必須挨針打胰島素或是刺手指頭量血糖相比,患者接受度更高。

究人員將展開更大規模試驗,預計在 2017 年底推出更進步的機型。不過,這種裝置尚未對人數更多的第二型糖尿病患做試驗。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5565

相關推薦

【NOW健康 傅婷/新竹報導】醫師也有職業傷害,1名40歲神經外科醫師幾乎每天幫人開刀,由於需長時間站立及彎腰,積年累月下來,飽受腰痠背痛之苦,經檢查後發現,原來是腰椎椎間盤突出及滑脫併壓迫到坐骨神經,最後由其他醫師執刀配合顯微手術,2天後出院即回歸正常生活。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一名重症A型血友病患者,從小就接受凝血因子治療控制自發性出血狀況,但長期治療下使他身體產生抗體,透過繞境治療也無法控制出血的狀況,導致手臂出血無法正常彎曲,直到接受了雙特異性單株抗體治療,自發性出血的狀況大幅降低,因出血狀況所導致的關節疼痛也有改善,現在的他可以像正常人...

閱讀詳情 »

肺腺癌標靶治療新突破!過去第四期EGFR突變肺癌患者,標靶治療讓整體存活期可超過兩年,不過最新歐洲腫瘤年會(ESMO)公布,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突破3年瓶頸。一位59歲陳女士發現罹患局部晚期肺癌,原以為無法慶祝60大壽,嘗試手術切除後,肺癌還是轉移至腦部及骨骼,整天鬱鬱寡歡,提不起勁,在醫師鼓勵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給我一個禮拜的時間!」李聖揚醫師說道。40歲的工程師小林(化名)因為尿毒症,合併細菌、流感病毒多重感染,躺在床上意識不清。聞訊趕到醫院的父母神情凝重,得知兒子即將開始洗腎,只覺一片茫然,這時醫師的一句話,讓晴天霹靂的老父重燃希望,鼓起勇氣學習腹膜透析的治療方式和優點,...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