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糖尿病新救星 仿生胰臟搞定血糖

糖尿病新救星 仿生胰臟搞定血糖

結合穿戴式裝置與仿生科技的「仿生胰臟」測試成功,它能收集第一型糖尿病患者的飲食、生理資訊,量身打造給藥計畫,即時給予胰島素或升糖素,除了降低血糖,更能預防血糖治療時常見的低血糖症狀,並將以上資訊傳送到手機 App 上,幫助患者或醫療人員了解整體的健康狀況。

由美國麻省綜合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和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共同設計的仿生胰臟,能自動測量與調節血糖,它包含三個部分:兩個如手機般大小的幫浦,能注射胰島素或升糖素;一個與 iPhone 手機連結的血糖監測計;三組置於皮下的小軟管。能夠每五分鐘監測一次血糖值,並用附著在腹部的兩個幫浦補充胰島素和升糖素,整個系統可由 iPhone 手機控制。

除了使用方便,臨床實驗也證實仿生胰臟的效果超越一般傳統治療方法。研究人員邀請 52 位第一型糖尿病患者進行實驗,包括 20 位成人與 32 位青少年。他們被要求在為期五天的時間中穿戴仿生胰臟,並按時接受血糖測試,測驗結束後,再使用他們原有的胰島素幫浦(pancreas bump)進行五天的測驗。結果發現,仿生胰臟控制血糖的效果較傳統胰島素幫浦好。

胰島素幫浦是目前最接近胰臟機能的人為治療方式,透過裝設在皮下的小型軟管,可全天候的給予胰島素,但它只能用設定的程式定時釋出少量藥劑,不會順應患者對胰島素需求的變化自動調節,也不會釋出升糖素。

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因胰臟的胰島細胞受到破壞,無法自行分泌胰島素調解血糖,需終身依賴皮下胰島素注射,而這款仿生胰臟能協助他們改善生活品質,參加試驗的患者表示,他們從來沒有感覺這麼自由自在過,有些人甚至大吃冰淇淋和炸薯條等「禁忌食品」,以考驗新裝置能否應付。雖然目前仿生胰臟的設計仍有改善空間,但與每天必須挨針打胰島素或是刺手指頭量血糖相比,患者接受度更高。

究人員將展開更大規模試驗,預計在 2017 年底推出更進步的機型。不過,這種裝置尚未對人數更多的第二型糖尿病患做試驗。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5565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傳聞炸雞排對人體健康影響不大,反而是防油紙袋含有全氟烷化合物會致癌,這是真的嗎?食藥署指出,國際間對全氟烷化合物的人體健康風險評估,以及管理標準均尚處於研究階段,而抽驗台灣人體血液進行檢測顯示,無顯著異常情形,不過提醒發現塗層表面有脫落或是有刮傷情形,應避免使用且立即更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俗話說十男九鼾!根據美國威斯康辛流行病學(Winconsin cohort)研究,睡眠呼吸中止症在中年男性及更年期後女性至少佔兩成以上,且柳葉刀(Lancet)雜誌研究也指出,這類病人是高血壓控制不良、心律不整、腦中風、心肌梗塞及心衰竭等疾病的高危險群。傳統治療接受度不到4...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新北報導】72歲家住雲林的蔡伯伯,因有家族性遺傳,再加上工作關係,常吃海鮮配啤酒,使他從年輕時就常痛風發作,孩子跟孫子因不忍心蔡伯伯受折磨,帶他至醫院評估開刀,但因痛風石已侵蝕韌帶關節,傳統手術容易造成大面積傷口、引發併發症,蔡伯伯在不敢下決心開刀的狀況下拖延10幾年。 隨著年...

閱讀詳情 »

脂肪:人們誤解最深的巨量營養素 若你去問100 個人:「三種巨量營養素中哪一種最不必要?」這100 個人都回答「脂肪」的機率是很大的—不過確實脂肪是最有害的一種,但就如同此章節的簡介中所提到的,脂肪攝取量太少也並非是一件好事。   脂肪不足不利於健康 對許多人來說,過度強調極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