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老人走路每秒少於0.8公尺 小心潛藏疾病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人老了,走路自然越來越慢!」這是許多人對老化概念的迷思;醫師提醒,走路慢代表行動力變差,而「行動力」是推算一個人身體健康的重要指標,如果每秒行走速度在0.8公尺以下,就應該注意他生、心理是否潛藏疾病,如關節疼痛、視力差、肌少症,甚至憂鬱症。

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指出,平均每秒最快的行走速度應大於1公尺,若老人家每秒行走速度小於0.8公尺就須注意;走路慢的因素可能是多重病因、單一病因、藥物副作用,甚至是心理疾病、心理障礙造成。

常見因為平衡感不好、關節疼痛、肌肉無力、視力不佳、周邊神經病變等生理問題,或是心理疾病如憂鬱症,甚至因害怕跌倒的心理障礙,使老人家步伐變小;然而這種小碎步走法,反容易造成步態不穩,提高跌倒風險。

照顧老年人,重點不應只放在「疾病」!

積極地預防失能,比事後治療疾病更須被重視。陳亮恭說,為人子女照顧家中長者,最重要的是幫助他們正常飲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並以「行動力」作為健康評估,而非單以疾病做考量。

他提醒,老人家不需因為要保持身材等因素刻意減肥,因為老年人代謝較不好,吃少不一定能減掉脂肪,反而減掉體內蛋白質或肌肉,降低身體對抗外在疾病的能力。

另外,陳亮恭強調,對於七、八十歲的老年人,慢性病的治療標準應放寬,如果為了讓三高達標,比照一般人的標準用藥控制,恐增加副作用,結果各項都達標,沒發生併發症或中風,人卻失去行動能力。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9651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柿子不能與螃蟹一起食用?這是農民曆常見的食物禁忌,但這是真的嗎?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表示,以前沒有冰箱,海鮮容易腐敗,引發腹瀉,加上柿子屬於高纖食物,腸胃功能欠佳者吃太多,易引發腹脹腹痛問題,建議適量食用。 柿子被譽為秋季水果之王,因為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C,具有抗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47歲王老師喜好戶外運動,但去年開始感到心悸不適,運動時氣喘吁吁,工作及情緒大受影響,原本以藥物治療,但卻遲不見效,經轉診詳細檢查後,發現為心室早期收縮及心房顫動所致,安排接受心導管電氣消融術治療,症狀大幅改善,且過程中不需使用X光,大幅降低輻射風險,令他相當安心。心導...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6)日新冠境外移入新增1名個案(第604例),患者是20歲印尼籍移工,入境至今沒有身體異常,11月14日檢疫期滿前篩檢確診,衛生單位判定無須匡列接觸者。另一方面媒體報導,秋冬專案計畫將8大類場合須強制戴口罩外,所有入境國人都要有3日內檢驗陰性證明,指揮中心回應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坐骨神經痛在檢查上需與很多疾病作鑑別診斷,其中又以位於髖關節處的梨狀肌症候群為最不易診斷的疾病。成大醫院骨科部脊椎外科許哲嘉醫師解釋,根據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臨床神經科學雜誌研究指出,在腰椎磁振造影檢測正常的研究對象中,同時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