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肺活量大精神好 3招自主運動提升

常感覺精神萎靡,哈欠連連嗎?很有可能是肺活量因缺乏運動或有抽菸習慣而降低,據研究指出,人體的各器官、系統、組織、細胞每時每刻都在消耗氧,身體只有在氧供應充足的情況下才能正常工作。若肺活量低,供氧不足就容易精神不濟、頭昏腦脹。建議要增強肺活量,可從3招日常運動著手。

 

人體內部的氧供給,全靠肺的呼吸。過程中,肺不僅要攝入氧氣,還要將體內代謝出的二氧化碳排出。當肺活量檢測數值低(與正常數值相比),表示身體攝氧和排出廢氣的能力差,人體內部的氧供應不充裕,工作就不能正常。一旦從事需要大量耗氧的工作、運動、念書等,就會出現氧供應不足,導致頭痛、頭暈、胸悶、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失眠等。除了影響日常生活,還會給身體健康造成許多無法挽回的損失。

【鍛鍊肺活量3招】

造成肺活量檢測數值連年下降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有效的運動、和鮮少撥出時間運動。其實可透過下列3種方式,每天花時間做:

  1. 呼吸訓練(圓唇式呼吸):由鼻子吸氣,吸氣時腹部脹大,再由嘴巴噘起(像吸吸管的嘴型)慢慢吐氣,吐氣時間要拉長,重覆5-10次。另外若要從事激烈運動前的暖身,也可使用這種呼吸方式。

  2. 伸展運動:經常性的做一些擴胸、振臂等徒手操練習。如雙臂伸直向前上方舉,緩慢而有力地向頭後方伸展.上體也可輕微地向後彎,儘量讓肩關節達到最大活動幅度,使肩關節有明顯的「後震」感,隨後雙臂收回到身體兩側。雙臂上舉時吸氣,雙臂收回時呼氣,反復做30次。

  3. 有氧運動:可每天上下班,提早一站下車,多走路、健走等,另外也可以配合呼吸訓練,多爬樓梯、慢跑等,可依序增加強度。除了能增加肺活力,也可幫助提高新陳代謝。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血液是珍貴的醫療資源,每一滴都不會被浪費,除了紅血球被用於緊急輸血,其實血液還會依不同醫療需求,製造成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等血液製劑。台灣血液基金會董事長暨新光醫院院長侯勝茂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呼籲,血液製劑要安全,最好採用當地地區的低危險群的捐血人,所捐的血液做成的製劑...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談到2020年重要關鍵字「新冠肺炎」,相關治療方式成為目前全球熱議的焦點!疫情全球大爆發,各地紛紛研發疫苗之時,最新科學研究發現,免疫細胞當中的自然殺手細胞(NK cells)在治療新冠肺炎上取得新進展:將自然殺手細胞注入體內,可以提升重症患者成功抵抗病毒的機會。美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根據國健署統計,民國108年共有21,569人死於心臟疾病,佔所有死亡人數的12.5%,由於人口老化加上生活型態逐漸西化的影響,心臟相關的疾病已經成為台灣人主要的健康危機之一。「心臟病」是一個廣義的俗稱,裡面包含心臟本身的疾病、動脈相關疾病以及靜脈相關疾病等。其中心臟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73歲的李將軍,上了年紀總覺得腰骨疼痛,輾轉看了骨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發現脊椎壓迫性骨折,便施打骨水泥將脊椎撐起,沒想到居然都沒有好轉,痛到無法行走,最後終於找出病因,原來是罹患了少見的多發性骨髓瘤。在接受治療後,骨頭疼痛的症狀得到改善能行動自如,加上李將軍非常配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