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脈搏快慢不一 中風機率風險恐增5倍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脈搏不規則,小心是心房顫動!最新研究發現,罹患心房顫動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高出2倍,中風的風險更高達5倍,甚至造成失智症。醫師指出,約有3分之1的心房顫動患者,沒有明顯症狀而未診出,建議高血壓、肥胖、心臟病等高危險族群,定期至醫院進行心電圖檢查,或使用具心房顫動偵測功能的血壓計紀錄。

根據最新登載於《美國醫學會期刊》的研究證實,心房顫動不僅會導致心肌梗塞的發生率為正常人的2倍,且女性發生風險更高出男性1.55倍;而女性罹患心房顫動,導致中風風險則為男性的5倍,死亡率更高出2.5倍。長期追蹤也發現,初次診斷心房顫動的5年內,患者失智的機率為10.5%。

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雙和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陳龍指出,6至21%的心肌梗塞患者會發生心房顫動。根據國內的腦中風登錄統計,28.3%患者具有心房顫動病史,中風機率較正常人約高出5倍,若患者合併其他心血管疾病則風險更高。

陳龍表示,國內約有20至25萬名心房顫動患者,大約有3分之1的心房顫動患者沒有明顯症狀,直到發生缺血性中風或心臟衰竭後才被診斷,症狀到確診為心房顫動而平均約延遲2.6年。

心房顫動及高血壓是造成中風的主因。陳龍強調,心房顫動症狀多元且不明顯,包括心悸、胸悶、呼吸短促、頭暈等,易與低血糖、糖尿病、貧血等疾病混淆,而最簡單辨別的徵兆,就是非常不規則的脈搏。

陳龍建議,高血壓、肥胖、瓣膜性心臟病等高危險族群,應定期至醫院進行心電圖檢查,或使用合併有心房顫動偵測功能的心房顫動電子血壓計做居家量測。

記者會上,名廚阿基師現身說法,他說,由於具有高血壓的家族病史,自從母親中風後,平時除了注重養身更養成每天量測血壓及監測是否有心房顫動,呼籲民眾一同重視及提早避免心房顫動的危害。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4486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國外有些研究發現,營養不良的人如果吃含維生素A、C、E,以及礦物質硒的營養補充品,或可幫助降低胃癌風險,不過若本身營養很豐富,就不會有效果。美國癌症醫學會、國內醫師都建議,想要預防胃癌,最好多吃新鮮、天然食物,多選擇新鮮蔬果,一旦發現感染胃幽門螺旋桿菌,也要盡快治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很多人有痠痛困擾,剛開始時都不以為意,直到病況嚴重時才就醫,往往已一發不可收拾!就有一位65歲男子,在10年前就出現背痛問題,但也不以為意都沒有處理,直到最近嚴重到不良於行,進一步就醫才發現,骨刺已經壓迫到神經,必須做脊椎手術才能治療。 骨刺關節退化已壓迫神經 亞東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你知道膽囊有多大嗎?膽囊中裝滿膽汁時會很飽滿,吃飽飯後會排出膽汁來幫助消化,這時膽囊會有如氣囊般消瘦,之後再分泌出膽汁;然而,卻有一名六十多歲婦人的膽囊中不是膽汁,竟裝了一顆4公分大小的膽結石,這顆膽結石還掉落到胃與十二指腸交界處,引起了「布佛雷氏症候群」。 有高血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一名年約73歲的阿伯原本就有攝護腺肥大問題,小便雖然不順,還是可以解得出來,沒想到一次跌倒後,他在床上躺了一、兩星期,甚至痛到尿不出來,以為是攝護腺肥大造成,到醫院進一步檢查,才發現是髖關節骨折引發劇痛,因為過於疼痛,加上臥床、攝護腺肥大等因素,導致尿不出來。 骨鬆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