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腦力返老還童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琪拉編譯 Photo Credit: geralt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對成人年來說,學習一種新的語言或是學習如何放風箏都像是極度困難的事。但是相反的,對年輕人來說這些事似乎都相對容易很多,無論是學中文、溜冰、演算法,都不是難事。

人類的大腦中可以建構新的神經連結跟可以被環境影響的能力稱為[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神經可塑性在兒童跟青少年時期最高,因為當時的大腦還在建造,但是隨著年紀增長,機會的門就越來越窄,最後完全關閉。

過去神經科學總是相信大腦的發展是不可逆的,一但過了大腦可塑的那段日子,就很難再改變。但是現代科學家開始努力找方法,像逆轉時鐘一樣,努力想要讓人類的腦也返老還童。

他們第一個做的實驗是[絕對音感]。絕對音感是指可以獨立、不需要外界輔助就能辨認音準的能力,只有少數的人有這種能力。早期的訓練對音感很重要。據了解,六歲以前就學音樂的人可以有較佳的音感,九歲以後再學音樂就沒那麼容易學會音感了。但是科學家做過實驗,給完全沒接受過音樂訓練的成人治療躁鬱症的藥Depakote,然後再教他們音樂,結果發現吃藥後他們對於音感學習的效果良好。

但是科學家尚不能得知藥物的效果是永久還是暫時。不過這個研究給了科學家治癒其他疾病的希望。據了解有3/4成年時期的慢性精神疾病在25歲以前就有徵兆,因為青少年期不僅神經可塑性高,對於精神疾病的抵抗力也相對低。早期的經驗甚至會影響一個人的DNA,直至成人。
腦力返老還童
但在老鼠實驗中,科學家發現幼時較少受到母親關愛的老鼠有畏懼與受壓反應,牠們的DNA也遭到永久的改變。但科學家給予這些老鼠曲古黴素(trichostatin)後,這些焦躁反應在老鼠身上都消失了。這或許暗示相同情況可能適用在人類身上,不再讓幼年時壓力造成的精神傷害延續到成年。

雖然我們無法把年幼時受的傷害泯除,但是這個研究暗示人類未來或許可以減低甚至反轉傷害給人長期的影響。無法改變過去,但是藥物或許可以改變未來。

參考資料:
Return to the Teenage Brain

相關推薦

你家的孩子是否不喜歡被陌生人碰觸?雲門教室研發長謝明霏提醒,這可能不是孩子天生害羞,而是缺少觸覺刺激!其實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給予適當的觸覺刺激,不僅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自信心,對孩子長大後的人際互動也有正面助益喔!  有些孩子天生氣質就比較內向、怕生,除了慢慢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外,家長也可嘗試透過給...

閱讀詳情 »

肥胖是疾病的根源!根據研究指出,肥胖的人不僅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也比正常體重的人更容易罹患腎結石!藥安康藥局陳澤鈞藥師表示,肥胖者往往從飲食中攝取過多蛋白質,以致體內尿酸含量高,若再加上飲水不足,則罹患腎結石的機率恐大幅提升!  現代人普遍外食且飲食西化,經常攝取高油、高脂、高蛋白的食物,加上久坐少...

閱讀詳情 »

TVBS《健康2.0》主持人鄭凱云熱心做公益,今(11)日首度扮成「健康女超人」,現身「愛在公益電影院」活動,陪伴百餘位基隆家扶中心親子看電影。在電影開始前,鄭凱云與小朋友展開歡樂的有奬徵答,「保護眼睛的方法有那些?」坐在台下的鄭凱云兒子舉手說:「3C產品玩少一點!」,且她兒子每題都想搶答,流露出親...

閱讀詳情 »

腸病毒是嬰幼兒的常見問題,弘森診所吳書毅醫師提醒,雖然大部分新生兒腸病毒都屬於輕症,只要多休息待身體免疫力提升即可痊癒,但仍有少部分會出現重症症狀,家長仍應提高警覺為佳!  新生兒不慎感染腸病毒即稱為「新生兒腸病毒」,大部分嬰兒都只會出現輕微症狀、甚至無症狀,但仍有少部分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症,若未及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