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莫名肩頸痠痛要注意 當心是偽痛風在作祟

莫名肩頸痠痛要注意 當心是偽痛風在作祟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一名81歲張伯伯,在近2週時因為頸部劇烈疼痛,且一邊閉著眼睛一邊用雙手摀著臉龐,坐著輪椅至神經部門診求診,他表示頸次的疼痛感有如刀割般,與先前的落枕的不同,在脖子轉動至左邊以及輕按脖子的肌膚時最為疼痛,甚至有想輕生的念頭。

直到就醫檢查後,發現到他抽血的發炎指數明顯升高,而頸椎的電腦斷層,也顯示第一頸椎寰椎與第二頸椎樞椎的齒突間有明顯鈣化,因此確診為是冠狀齒突症候群。

偽痛風與痛風不同 並非尿酸結晶所引起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部鄭文立醫師表示,冠狀齒突症候群是偽痛風的表徵之一,偽痛風與痛風相似,皆是一種結晶沉澱造成的關節發炎疾病,但與一般痛風不同的是偽痛風並非是尿酸結晶,主要是由焦磷酸鈣或羥磷灰石鈣的結晶沈積所引起的關節發炎。

因此,又稱為焦磷酸鈣沈積疾病或偽痛風,當患者有焦磷酸鈣或是羥磷灰石鈣沉積於第一頸椎(寰椎)與第二頸椎(樞椎)的齒突周圍,並產生發炎反應時,就會產生冠狀齒突症候群。而此類鈣化最常好發於樞椎的齒突的後方,在電腦斷層的橫切面上猶如齒突關節戴上了王冠,所以被稱為冠狀齒突症候群。

女性長者為好發族群 應多留意

鄭文立醫師表示,冠狀齒突症候群好發於70歲以上的長者,且女性比率略高。一般患者會以幾天至幾週的局部脖子劇烈疼痛來表現,且常合併發燒及脖子無法轉動的症狀,與一般脖子疼痛不同的是,冠狀齒突症候群由於是關節發炎的緣故,患者幾乎無法主動的轉動脖子,疼痛程度常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甚至合併發燒。

而抽血檢查時常伴隨發炎指數上升,頸椎電腦斷層齒突附近的鈣化則是確診冠狀齒突症候群最重要的依據,在診斷冠狀齒突症候群前必須排除腦膜炎、脊髓硬膜外膿腫、風濕性多發性肌痛症等疾病。另外,在治療方面一般病患對於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及秋水仙素反應極好,只有少數個案需要使用類固醇及手術的幫助。

最後醫師提醒各位民眾,雖然頸部痠痛是常見的症狀,但若有突發性頸部疼痛、持續十幾天且疼痛程度影響日常生活併無法轉動脖子及發燒時,建議民眾盡速至神經科或風濕免疫科就診,評估是否患有冠狀齒突症候群。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28歲的佳佳有多汗症,在公車上害怕舉手攀著扶把,在辦公室也努力遮掩,害怕異味造成的尷尬,佳佳決定求助醫師治療,醫師為她進行非侵入性治療方式「微波熱能抑汗」,讓她擺脫多汗與狐臭,重展自信人生。 海島型氣候 多汗症較全球平均值高 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許修誠表示,...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使用智慧型手機社群媒體上拍照打卡,與朋友們分享心情,享受互動的快樂是很普遍的社交活動,據最新調查發現,台灣12歲以上使用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者已達1604萬人,普及率73.4%,2016年發表在《心理學前端期刊》的研究發現,透過使用智慧型手機進行簡短且定向的練習,有...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補教名師徐薇,從事教學工作長達20年,長期因工作忙碌,吃飯時間不固定,甚至天天都吃宵夜,直到40歲身體開始走下坡,甚至出現心悸、頭暈等症狀,才驚覺必須改變生活型態,而最簡單是從改變飲食攝取方式開始,徐薇分享自己的養生食譜,只要用甜菜根、紅蘿蔔、紅番茄,切塊與水熬煮,...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70歲蔡姓婦人有多年糖尿病史,1年半前開始規律洗腎,反覆不明發燒2個月、嚴重貧血,暴瘦近20公斤,反覆跑急診、住院,體重從本來的68公斤,遽降為50公斤,血紅素也掉到6以下(一般洗腎病人8~10,正常人女12,男14),醫院經多科會診檢查,經剖腹切片化驗,竟是肺結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