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豬肉「這個部位」千萬不能吃!一旦攝取過量輕則噁心嘔吐血壓升高,重則可能神經中毒!99%的人都不知道!

豬肉「這個部位」千萬不能吃!一旦攝取過量輕則噁心嘔吐血壓升高,重則可能神經中毒!99%的人都不知道!

有人說「豬的全身都是寶」,什麼部位都可以吃。如果你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

豬身上並非全身都是寶,從安全或營養的角度來說,有些部位是不宜大量食用的。例如豬頸上的血脖肉。

血脖肉是什麼肉?

豬肉「這個部位」千萬不能吃!一旦攝取過量輕則噁心嘔吐血壓升高,重則可能神經中毒!99%的人都不知道!

血脖肉是豬的脖子肉,因屠宰場宰豬時都是從豬脖子處開始放血,

所以脖子處的肉就有淤血,看上去血淋淋的,稱為「血脖肉」,又稱槽頭肉、腮肉。

血脖肉為什麼不能吃?

豬肉「這個部位」千萬不能吃!一旦攝取過量輕則噁心嘔吐血壓升高,重則可能神經中毒!99%的人都不知道!

1、豬頸下分佈著下頜淋巴結、腮腺淋巴結和咽後淋巴中心等重要淋巴結。
正常的淋巴結呈黃白色或黃褐色,雖然品相不佳,但食入後對人體也無礙。
而出現充血、出血、水腫、化膿、壞死等病變的淋巴結(俗稱「肉棗」)中
則含有有大量的細菌、病毒、毒素、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質危害非常大。

豬肉「這個部位」千萬不能吃!一旦攝取過量輕則噁心嘔吐血壓升高,重則可能神經中毒!99%的人都不知道!
 
2、喉後方有甲狀腺,食入會出現噁心、嘔吐、血壓升高等症狀。
人食用甲狀腺後,過量的甲狀腺素將擾亂人體正常的內分泌活動,
造成一系列精神、神經症狀,同時人體正常的物質代謝也將受到干擾,
出現各種中毒症狀,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如何處理豬血脖肉?
有經驗的朋友肯定會把這些肉疙瘩處理掉,
但對於沒經驗的新手來說,恐怕找到肉疙瘩就不是一件容易事。
 
豬肉「這個部位」千萬不能吃!一旦攝取過量輕則噁心嘔吐血壓升高,重則可能神經中毒!99%的人都不知道!
 

方法 淋巴結在皮的下面,藏在脂肪內,呈顆粒狀單獨分佈,也有連成一長片的;
顏色主要是紅色的、淡黃色的,有一些血腫了還會發紫,和肉的區別還是很明顯的,
它們可以用手撕下來,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筋筋絆絆』的部分,
即使是沒經驗的新手朋友也能輕鬆地分辨。 怎麼識別帶淋巴的血脖肉?


豬肉「這個部位」千萬不能吃!一旦攝取過量輕則噁心嘔吐血壓升高,重則可能神經中毒!99%的人都不知道!
 
1看 肉質蒼白色、脂肪層多、肉質軟綿、纖維不清晰、顆粒狀肉質多;
 
 
2摸 帶淋巴肉的血脖肉摸上去有明顯的顆粒感、
顆粒塊狀肉相對硬實、含有大量淋巴結、脂肪瘤和甲狀腺等;
 
 
3聞 帶淋巴的血脖肉,腥臭味重;新鮮的豬肉具有固有的氣味無異味。 
豬肉「這個部位」千萬不能吃!一旦攝取過量輕則噁心嘔吐血壓升高,重則可能神經中毒!99%的人都不知道!


(一)買肉:正規的商超市場購買,尤其是肉餡最好是買鮮肉現加工;
血脖肉」摘除腺體是畜牧檢疫的一道主要工序,鮮肉出廠前按照要求必須摘除「血脖肉」腺體,
而且生豬上市必須要有檢驗合格的印章。 
 
(二)遠離不正規的街道包子鋪:這些包子鋪材料來源很難說是正規的商超裡的肉,
血脖肉價格相對便宜,所以,「血脖肉」「下腳料」用來製作包子、水餃、餡餅等食品的肉餡,
也是不良商家採取降低成本的手段。
 
(三)儘量在家就餐:小飯店、米粉店就少去為好;帶餡的食物在家吃為好。
我們日常幾乎每天都離不開肉,雞翅,羊肉,豬頸肉,等等,都是人們常吃的美味佳餚.
 

但是並不代表他們就全都安全!
所以才需要肉販的專業處哩!
 
分享出去吧!讓會在家自己處裡肉類的人都看看,可千萬別誤食了!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綜合報導 隨著5月大考將至,不少學子為拚得好成績,幾乎沒日沒夜地唸書準備赴試,讓許多家長擔憂孩子們應考體力上的準備。為了增加家中考生體力、記憶力,許多家長加緊為孩子添購保健食品,然而市面上的保健產品百百種,該怎麼選擇也成為父母們頭痛的問題。對此,醫師提出專業建議,建議家長在為...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單日確診已經突破2萬人,還在快速攀升中,醫療院所首當其衝,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接觸,台北榮總今(4)日宣布,配合政府防疫政策,為讓民眾得到更安心及快速的醫療照護,新設「快篩陽性視訊門診」,並針對不同染疫風險的民眾,增設兩處戶外採檢站,自即日起開放預約,5月5日(周...

閱讀詳情 »

55歲的林女士是一位上班族,因為對自我要求高,每天一開始工作起來就會全力投入,一個上午連喝口水、上個廁所的時間都常常省了下來,中午小憩片刻,下午繼續埋首工作堆中,一整天下來,不僅喝水的量少,小便尿量也少,顏色都偏深黃,偶爾伴隨些微灼熱刺痛的感覺;但是一到放假日,沒有工作壓力,生活步調放慢,解尿不適的...

閱讀詳情 »

【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彭先生高齡82歲,過去健康狀況良好,平時不菸不酒,近1個月來出現疲倦、失眠、食慾下降,體重也減輕10公斤,超過原本體重的10%。彭先生至家醫科門診求診,醫師安排了各種檢查,包含了血液檢驗、胃鏡、大腸鏡,甚至連自費的全身核磁共振腫瘤檢查都做了,可是結果並無任何發現。在後續門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