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泌尿道感染「尿尿又熱又痛」!醫建議可多吃「2大營養素」照護

泌尿道感染「尿尿又熱又痛」!醫建議可多吃「2大營養素」照護

55歲的林女士是一位上班族,因為對自我要求高,每天一開始工作起來就會全力投入,一個上午連喝口水、上個廁所的時間都常常省了下來,中午小憩片刻,下午繼續埋首工作堆中,一整天下來,不僅喝水的量少,小便尿量也少,顏色都偏深黃,偶爾伴隨些微灼熱刺痛的感覺;但是一到放假日,沒有工作壓力,生活步調放慢,解尿不適的感覺也會隨之緩解,因此也就不以為意。

泌尿道感染,尿尿好痛、尿量少
近1個月以來,工作變得更繁重,小便顏色深黃、解尿熱痛的情況也逐漸加重,甚至變得頻尿,但每次解尿量都不多,也出現輕微發燒的現象,在家人的陪伴下至泌尿科就診,經診斷為「泌尿道感染」。服用抗生素治療後,尿液檢查雖然顯示為無菌狀態,但小便時的灼熱痛感一直沒有改善,因此求診中醫調理身體。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曾千芸表示,泌尿道感染是極為常見的細菌感染疾病,而女性的發病機率又比男性高出許多,因為女性的尿道比較短,細菌容易經由尿道上行,且尿道口和陰道及肛門的位置接近,性行為或是不當的衛生習慣也容易將細菌帶入尿道,而更年期的女性則因為女性荷爾蒙降低,尿道和陰道黏膜萎縮,也容易導致病菌滋生。

中醫急性「熱淋」常見5症狀
中醫把急性泌尿系統感染稱作「熱淋」,且常為急性發作。泌尿道感染常見5大症狀如下:

  • 尿急
  • 尿痛
  • 頻尿
  • 尿意不盡
  • 伴隨發熱

根據林女士的症狀與體質,醫師開立藥方「八正散」清熱利濕、「加味逍遙散」清熱疏肝解鬱,再酌加澤瀉、通草、金錢草、金銀花等利水通淋的藥物,搭配衛教調整生活習慣,經過幾週的調理後,症狀已明顯改善,且沒有再復發。

曾千芸提醒,女性因為生理構造的關係,患病的機率較高,因此平時的預防保健工作就顯得格外重要,平日應多注意水分的攝取,少憋尿,生理期間要勤換棉墊,平時洗澡時多用淋浴,保持陰部清潔及乾燥。

此外,在飲食上也可多攝取富含維他命C(例如:甜椒、芭樂)、花青素(例如:蔓越莓)的蔬果,養成清淡的飲食習慣,切勿自行服用成藥,當身體擁有好的免疫力,才能有效降低被細菌感染的機會,適時的搭配中醫調理,效果更加倍。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苗栗科技廠爆出移工群聚感染,第三級防疫警戒至今仍然未看到盡頭。指揮官陳時中日前指出,台灣本土確診病例致死率從5月中約1%多,最近已經攀升到2%左右,高出全球平均。對此,台大癌醫副院長王明鉅昨指出,維持三級警戒、不封城的代價,死亡人數只會愈來愈高,他呼籲政府,必須立即建立大量檢測,並考慮「準四級」停班...

閱讀詳情 »

故事從Jasmin青春年華的23歲開始… 因為一場失去摯愛的傷痛,開啟了人生的另一座旅程碑,前進瑞士提升自己的專業,從美容到形體芳香療法,同時也向外國人學習了陰陽五行學說! 之後,從馬來西亞到臺灣,在臺灣生活與工作的30年裡,她的生命非常的精彩,精進的運用了陰陽五行學說在教育培訓職場上,從美容,芳...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疫情大爆發後,面對似乎永無止境的三級警戒,加上每天盯著確診、死亡人數一顆心上上下下,不少人都覺得生活的氛圍變得緊繃,緊張、壓力大,甚至出現頭暈、胸悶等身體不適,你的壓力破表了嗎?臨床心理師建議,此時不妨學習以「正念的態度」過生活,找回對自己、思緒、情緒,甚至是對生...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5月28日抵台的台灣首批15萬劑莫德納疫苗,檢驗封緘作業一趕再趕,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署長吳秀梅今(7)日早上證實,檢驗封緘作業只剩最後一步,傍晚就可以開始封緘「貼標籤」,預計明天(8日)早上可以完成藥物檢查證的貼標作業,緊接著就配送至全台,以趕赴中央流行疫情指揮...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