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三級警戒一延再延 壓力破表了嗎?一招避免「大腦泡在恐慌裡」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疫情大爆發後,面對似乎永無止境的三級警戒,加上每天盯著確診、死亡人數一顆心上上下下,不少人都覺得生活的氛圍變得緊繃,緊張、壓力大,甚至出現頭暈、胸悶等身體不適,你的壓力破表了嗎?臨床心理師建議,此時不妨學習以「正念的態度」過生活,找回對自己、思緒、情緒,甚至是對生活的掌控,而非讓大腦多數時候浸泡在恐慌的訊息裡。

全國三級警戒已經快要一個月,大林慈濟醫院臨床心理師蔡宜潔指出,在這段時間裡,對生活各層面及一般人的認知都出現極大的衝擊和變動,而變動可能帶來認知失調、不確定性以及失去掌控感的焦慮。

原來人類的大腦,會自動去搜尋對自己有威脅的訊息,例如,哪裡又出現確診個案?社會資源是否不足?以便「避凶」、「生存」,卻也可能一直讓大腦思緒處於團團轉的疲憊狀態,且被緊張、害怕等負向情緒給淹沒。

蔡宜潔建議,當出現這情狀況時,務必要提醒自己,疫情固然嚴峻,疫情及防疫很重要,但不是生活中的全部。因此「覺察」自己的狀態是很重要的,當自己有任何的情緒或不舒服,可以緩緩閉上眼睛,搭配自然的深呼吸,問問自己怎麼了,試圖理解不舒服的症狀為何,或者是什麼樣的想法引發情緒。

一旦釐清這一切,蔡宜潔強調,下一步就得「接納」處於現狀的自己,告訴自己會有這些症狀或想法沒關係,雖不太舒服,但不用特別去抗拒或壓抑,更不用延伸更多的想法想要去改變什麼,過程中,要是覺察到大腦仍不時地運轉著其他的事,請溫柔而有耐心地將紛飛的思緒,運用專注力抓回到你的深呼吸,一次又一次的,溫柔地回到當下此時此刻。

蔡宜潔說,在呼吸的同時,如果還是覺得心煩意亂,也可以告訴自己「疫情下我努力了,此刻的我是安全的,我可以來照顧自己的身心」,一遍遍,溫柔、疼惜地告訴自己,並繼續深呼吸。另外,不妨拿張紙,列下生活中會從事的活動,如洗澡、走路、下廚,也可以是讓你愉悅的興趣,像是園藝、瑜珈、畫畫等,每天撥點時間,挑選一到兩樣活動,感受當下五感帶給自己的經驗,了解到疫情之外,生活中還是有其他的美好及新的經驗等待發掘。

照片來源: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老人肺炎不只怕新冠病毒 日常出現這障礙恐陷死亡率5成威脅!

8歲童一跛一跛「痛到只能蜷曲身體移動」 竟是皮膚病惹出大麻煩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前國民黨立委張顯耀昨日在臉書稱日本捐的疫苗是自己不要的AZ,不過隨後張顯耀被踢爆,早就在上月28日在高雄義大醫院接種AZ疫苗。高市衛生局調查後,認為義大醫院、張顯耀有違反《傳染病防治法》事實,今天分別處新台幣30萬、1.5萬罰款。高雄市長陳其邁今(26)也再度烙重話,違反規定就是開罰沒有例外,不要一...

閱讀詳情 »

為有效利用COVID-19疫苗,疫情指揮中心昨日宣布,當日最後一瓶疫苗開瓶的剩餘劑量,開放18歲以上成人預約候補。高雄市長陳其邁昨日表示,讓他再想一天,因為這牽扯到公平性。今天他拍板決定,「殘劑不開放預約,仍以這波施打對象為原則」。陳其邁說明,殘劑還是以長輩為主,因為是高風險對象。他表示,合約醫院、...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6)日公布國內新增80例COVID-19確定病例,其中78例為本土個案(39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另有2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3例死亡。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78例本土病例,為36例男性、42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202...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6)日表示,為因應6月27日起,自COVID-19變異株「重點高風險7國(巴西、印度、英國、祕魯、以色列、印尼及孟加拉)」以外之國家入境旅客(過去14天旅遊史、含轉機)住宿需要,將開放集中檢疫所供民眾自費使用,於今日晚間8時開放訂房。指揮中心指出,目前全台有49處集中檢疫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