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三級警戒一延再延 壓力破表了嗎?一招避免「大腦泡在恐慌裡」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疫情大爆發後,面對似乎永無止境的三級警戒,加上每天盯著確診、死亡人數一顆心上上下下,不少人都覺得生活的氛圍變得緊繃,緊張、壓力大,甚至出現頭暈、胸悶等身體不適,你的壓力破表了嗎?臨床心理師建議,此時不妨學習以「正念的態度」過生活,找回對自己、思緒、情緒,甚至是對生活的掌控,而非讓大腦多數時候浸泡在恐慌的訊息裡。

全國三級警戒已經快要一個月,大林慈濟醫院臨床心理師蔡宜潔指出,在這段時間裡,對生活各層面及一般人的認知都出現極大的衝擊和變動,而變動可能帶來認知失調、不確定性以及失去掌控感的焦慮。

原來人類的大腦,會自動去搜尋對自己有威脅的訊息,例如,哪裡又出現確診個案?社會資源是否不足?以便「避凶」、「生存」,卻也可能一直讓大腦思緒處於團團轉的疲憊狀態,且被緊張、害怕等負向情緒給淹沒。

蔡宜潔建議,當出現這情狀況時,務必要提醒自己,疫情固然嚴峻,疫情及防疫很重要,但不是生活中的全部。因此「覺察」自己的狀態是很重要的,當自己有任何的情緒或不舒服,可以緩緩閉上眼睛,搭配自然的深呼吸,問問自己怎麼了,試圖理解不舒服的症狀為何,或者是什麼樣的想法引發情緒。

一旦釐清這一切,蔡宜潔強調,下一步就得「接納」處於現狀的自己,告訴自己會有這些症狀或想法沒關係,雖不太舒服,但不用特別去抗拒或壓抑,更不用延伸更多的想法想要去改變什麼,過程中,要是覺察到大腦仍不時地運轉著其他的事,請溫柔而有耐心地將紛飛的思緒,運用專注力抓回到你的深呼吸,一次又一次的,溫柔地回到當下此時此刻。

蔡宜潔說,在呼吸的同時,如果還是覺得心煩意亂,也可以告訴自己「疫情下我努力了,此刻的我是安全的,我可以來照顧自己的身心」,一遍遍,溫柔、疼惜地告訴自己,並繼續深呼吸。另外,不妨拿張紙,列下生活中會從事的活動,如洗澡、走路、下廚,也可以是讓你愉悅的興趣,像是園藝、瑜珈、畫畫等,每天撥點時間,挑選一到兩樣活動,感受當下五感帶給自己的經驗,了解到疫情之外,生活中還是有其他的美好及新的經驗等待發掘。

照片來源: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老人肺炎不只怕新冠病毒 日常出現這障礙恐陷死亡率5成威脅!

8歲童一跛一跛「痛到只能蜷曲身體移動」 竟是皮膚病惹出大麻煩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罕見庫欣氏症作怪,害婦人體重異常,臉變圓、後頸變厚,無力又高血壓。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飲食正常,體重卻失控飆漲,63歲的張女士就在短短半年內,體重快速增加,穿起衣服來腰部變緊、臉變圓,可是小腿肌肉量卻大幅減少,走沒幾步就腳痠需要休息,還出現高血壓、頭痛、失眠、疲倦無力等症狀,嚇到就醫...

閱讀詳情 »

爽爆新聞網記者鄒志中/台中報導 預防中風也可以超前部署!? 「腦中風」是造成全球人口「死亡」與「失能」的最主要原因,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人口有30%(約1千7百50萬人)是死於心臟血管疾病,其中有670萬人死於中風;據衛生福利部2019年國人死因統計顯示,腦血管疾病為國人十大死因第4位,死亡人數超...

閱讀詳情 »

記者 陳家珍/台北報導 台灣近幾年的運動人口隨著健康意識不斷增加,根據體育署公布,2020年參與運動人口的比率是82.8%,同時已連續7年國人維持穩定運動比例達33%,顯示民眾對於體態與肌肉維持的重視度,今日國內兩大醫學會(台灣醫用雷射光電學會與形體美容外科醫學會) 今日邀請腹肌ROCK形象大使徐若...

閱讀詳情 »

記者黃信峯/嘉義報導 嘉義市「寵愛桃城水姑娘:這young最美,免費婦癌篩檢」活動開跑才1個月,共有1,221人次完成乳防攝影及子宮抹片檢查,成果亮麗。較去年同期成長17.9%,特別是7年以上子宮頸抹片未檢查婦女參加篩檢人數與去年同期比較成長22.2%,素人的宣導魅力在社區中發酵。 美髮設計師林麗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