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這三種洗澡方法最養生(組圖)

這三種洗澡方法最養生 組圖

洗澡(資料圖)資料來源:人民網-健康時報作者:黃小芳

洗澡,也叫沐浴。在中國,洗澡是一件大事,自古就有沐浴而朝,齋戒沐浴以祀上的說法。其實洗澡並不只是清潔身體,同時也是一種運動。唐代著作《天隱子》中的描述:“齋戒者,非蔬茹飲食而已;澡身者,非湯浴去垢而已。益其法在節食調中,摩擦暢外者也。”意思是吃齋不只是戒葷吃素,通過節食還有調和脾胃的作用;洗澡也不只是用熱水洗去污垢,它還可通過摩擦皮膚,使人體肌膚通暢、血脈流通。充分點明了沐浴去垢、健身的雙重作用。

受訪人:李凱,北京市沐浴行業協會會長

■ 熱水浴——消除機體疲勞

案例:日本人把洗熱水澡稱作“湯浴”,也叫“泡湯”,常常闔家老小一起“泡”。置身洗浴池中,身後40℃的水由石槽中汩汩注入,身心的疲憊頓消。

點評:疲勞跟人體血液中乳酸的濃度有一定關係,洗溫水浴可以加快新陳代謝,提高機體分解乳酸的速度,消除疲勞。泡澡20分鐘相當於慢跑500米,因此,洗澡也有健身的功效。

但溫水浴水溫不是越高越好,否則出汗過多易導致虛脫,應控制水溫在38℃左右。

這三種洗澡方法最養生 組圖

冷水浴(資料圖)

■ 冷水浴——增強抗寒能力

案例:毛澤東的老師徐特立先生歷經人生滄桑,卻仍享92歲的高壽,其中冷水浴功不可沒,被其稱為“革命者的戰鬥”。徐老起床後先用冷水擦頭面,再擦頸、胸背部,每次擦到皮膚發紅發熱為止。不論是春、夏、秋和嚴冬臘月,從不改變。

點評:冷水浴可提高人體抗寒能力,鍛煉血管彈性,是一個“血管體操”。需要提醒的是,冷水浴有一個適應過程,如果一直洗熱水澡,突然洗冷水澡,不僅無益反而會得病。

■ 熱冷水浴——保持血管彈性

案例:馬寅初先生是我國著名的人口學家、教育學家和經濟學家,原北京大學名譽校長,也是活到了101歲的老壽星。早年在美國求學時體質孱弱,後來有幸結識了一位93歲但仍鶴髮童顏的醫生。這位醫生告訴他,自己健體強身的秘訣:熱冷水浴。先洗一刻鐘的熱水澡,讓周身經絡通暢,然後擦乾身體,休息數分鐘,再迅速進行幾分鐘的冷水浴。自從應用這種鍛煉方法,馬寅初身體一直非常健康,連感冒都很少得。

點評:冷熱水浴可使血管一張一弛,熱脹冷縮,保持血管彈性,這對維持血壓正常,防止發生心血管疾病,很有好處。

 

這三種洗澡方法最養生 組圖

熱水浴(資料圖)

小貼士:

1、在沐浴前後,應當適量飲水,這樣可以促進體液循環,排除體內的毒素。

2、沐浴時水溫不宜過高,泡浴水溫最好維持在40攝氏度上下,單次入浴時間控制在15分鐘為佳。最好別超過20分鐘,時間過長容易使皮膚皺縮、乾燥,老年人尤其需要注意。

3、最佳的沐浴時間一般在下午3點到晚上9點之間,更有利於肌膚的放鬆和調整。

4、使用磨砂沐浴產品可以幫助去除皮膚上的死皮,不過力氣不要太大,此類產品也不宜每日使用,每週2~3次足矣。

5、沐浴後的保養也是非常重要的,沐浴乳可以幫助鎖定身體的水分,令肌膚更加有光彩。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全台首宗人類乳突病毒疫苗(HPV)「痛痛女孩」案,行政訴訟結果出爐,HPV疫苗引關注!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李秉穎表示,全球90國進行HPV疫苗常規接種,都沒有傳出自體免疫疾病案例。若只因一件個案,就質疑疫苗安全性,「恐違反科學精神,也易引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許多家長對於唸故事書給寶寶聽,常認為他們根本聽不懂,甚至沒在聽,但根據美國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兒童的大腦在六歲前就完成九成五的發育,感官與語言在五歲前就能達到最大發展;為讓更多家長能認識親子共讀的重要性,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邀請羅東博愛醫院新生兒暨小兒加護病房主任吳淑娟到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萬博超報導】根據2018年內政部統計,臺灣65歲以上高齡人口,每12人就有1位罹患失智症。全臺灣估計超過27萬名失智者,數字還在不斷上升。臺中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黃慶峰提醒,民眾應多關心很久不見的長輩,如果對最近發生事情的過程、時間、地點、人物有辨識問題,或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日常流...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