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遠離大腸直腸癌 糞便潛血檢查不可少

遠離大腸直腸癌 糞便潛血檢查不可少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一位73歲的阿嬤,長年有痔瘡問題,近半年來偶爾出現大便血絲,近月來開始出現大便不順,甚至每天要吃軟便劑,大便還有透明黏液附著;飲食上也胃口變差、腹瀉,瘦了好幾公斤。成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陳柏全表示,在為其做完肛門指診檢查後,發現有硬塊,進一步檢查後確診是腺癌。基本上,早期的大腸直腸癌是可以被治癒,建議若有血便症狀,應立即就醫,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陳柏全指出,這位患者說明症狀後,立即為她做了肛門指診檢查,利用手指間感覺到一圈質地頗硬的腫塊,手套上也沾有血絲和黏液。進一步安排簡單灌腸後,再用乙狀結腸鏡檢查,發現了中段直腸有一整圈腫瘤,並造成部分腸道狹窄。一周後,病理報告顯示為腺癌,之後還要用影像檢查判定臨床分期,再行合適的治療。

早期的大腸直腸癌並沒有症狀,需要定期篩檢來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其實在本質上,大腸直腸癌是可以治癒的疾病,不需要過度擔憂。陳柏全說,目前大腸直腸癌病人多半年紀偏大,並出現一段時間的腸道症狀,大腸質地也出現改變。與年輕人易發作的痔瘡或肛裂,大腸直腸癌的血便顏色和質地較不相同,前者的血便因為已在肛門口,血量往往偏多且呈現鮮紅色,肛裂更是會伴隨排便疼痛的主訴。

國民健康署近年來開始推動50歲以上每2年可做免費糞便潛血檢查,主要是為了能篩檢出早期大腸直腸癌,並盡早去除可能演變為大腸直腸癌的息肉,降低癌症發生率。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資料顯示,因糞便潛血陽性所做的結腸鏡檢查結果中,約有一半具有大腸直腸息肉,而有5%被診斷為大腸直腸癌。目前臨床資料已證明,早期切除大腸息肉,有助於減少大腸癌發生率。因此,建議民眾配合國家的糞便篩檢政策及正確的就醫觀念,對於預防大腸直腸癌有直接幫助。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7376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研究,女性慢性腎病平均發病率為14%,高於男性的12%。有一位家住宜蘭使用腹膜透析多年的女子,小時候愛漂亮很在意自己的身材,所以高中三年來開始吃來路不明的減肥藥,身材不但沒有變好反倒讓她更憂鬱,期間儘管已經出現泡泡尿與腰痛腎臟病的警訊,仍繼續服用藥物,直到有天頭痛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時序進入春季,天氣變化多端!即便連日溫暖,隔日氣溫也可能像溜滑梯直直落,面對溫差變化大,國民健康署提醒,罹患氣喘、心血管疾病的慢性病的民眾,以及家中長輩們,都應要注意氣溫變化,做好保暖工作,降低措手不及的健康危機發生率。內外溫差達攝氏7度 易誘發氣喘、過敏發作根據國外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要活就要動,沒活動多病痛!這是大家耳熟能詳,再也簡單不過的一句話。但是對一個重症插管病人而言,一般人這區區的一小步,卻可能是他們沉重的一大步!早期復建需跨領域團隊合作為能使重症插管病人及早恢復正常,美醫學中心加護醫學部在2014年率先針對重症插管、呼吸器使用的病人,結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長的又高又壯,甚至會給孩子吃鈣片補充鈣質,以為有助生長發育,結果可能完全相反。醫師指出,吃鈣片補鈣容易攝取過量,導致長不高、生長遲緩,甚至造成腎結石,最好從食物中補鈣,例如牛奶、乳製品,都是很好的選擇。鈣質無法自行生成 每日有建議攝取量林口長庚醫院新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