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還在享受關節「喀喀作響」的聲音嗎?這「5種喀聲」恐怕是疾病的徵兆,快點掰手指檢查!

作者:布穀鳥的叫喚

 

原文標題:活動肩膀或者下蹲時,骨頭咔咔響,這是怎麼了?

 

總覺得年齡大了,骨頭好像不大好了。

 

轉動轉動肩膀或者下蹲系個鞋帶,就能聽到骨頭咔咔作響。不知道的人,總覺得自己是不是有關節炎呢?

 

這次丁當請來了一個外科醫生,給大家講講這個「咔咔聲」是怎麼回事。

 

還在享受關節「喀喀作響」的聲音嗎?這「5種喀聲」恐怕是疾病的徵兆,快點掰手指檢查!

 

 

 

●   ●   ●

 

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性彈響

 

就像我們小時候看香港黑幫片,裡頭的主角都會經常把手指掰得咔咔作響一樣,活動肩膀以及下蹲時聽到的咔咔聲,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是由於關節腔內的氣體震動造成的。

 

全身各處的正常關節之間都有個空隙,叫做關節腔。

 

雖然叫腔,但是其實裡頭的空隙充滿着液體,正常的時候關節的兩面靠液體吸在一起,保證我們的關節潤滑地工作,我們才能做拿筷子、拉扶手、下蹲等動作。

 

當關節受到拉或者折的時候,關節腔中間出現了一個明顯的腔隙。周圍的氣體就急速向腔隙內擴散,與液體一起,發出清脆的響聲。這就是我們聽到的咔咔聲。

 

 

●   ●   ●

 

並不是所有的咔咔聲都是正常的

 

稱得上是生理性彈響的,必須同時滿足以下四個條件:

 

  1. 只發生在關節受到突然的牽拉或屈折時;

  2. 彈響前,關節必須有一定時間的休息期;

  3. 響聲清脆、單一、不重複;

  4. 伴有疼痛或不適感, 彈響後常有輕鬆感;當然,有時疼痛或不適可能並不明顯。

 

如果不符合上述 4 個條件中的任何一個,即為病理性彈響。

 

常見的一些病理性彈響和可能的疾病:

 

  • 肩關節病理性彈響——一般為外傷,常為肌肉拉傷;

  • 肘關節病理性彈響——可能是骨頭脫位,也可能是關節太靈活;

  • 腳踝病理性彈響——跟腱承受力量過大,或肌腱受損;

  • 膝關節病理性彈響——常為軟骨撕裂;

  • 下巴病理性彈響——常有顳頜關節問題或磨牙的問題。

 

 

●   ●   ●

 

聽見咔咔聲,是不是不用治療?

 

就像前面說的,如果是生理性的彈響,不用進行特殊治療,病理性的,就需要及早治療。

 

拿常見的膝關節彈響來說,我們醫生一般叫它「彈響膝」,可能是生理性彈響,由於缺乏運動,造成關節腔內液體太少,就容易聽到彈響;還有可能是膝關節的多種損傷造成。

 

如果自己判斷不了,還是交給專業醫生來檢查下吧,如果經過醫生檢查後,能夠確定沒有什麼發生關節病變,那麼就是單純的彈響膝。單純的彈響膝沒有任何痛苦,對人體的影響也不大,不用進行任何特殊治療。

 

但是如果在下蹲等動作時感到明顯疼痛,那就可能是病理性彈響膝了,而其中,半月板損傷是最常見的原因。

 

這時就需要儘快去醫院,讓醫生綜合病史、症狀和 X 光或 MRI 等影像學檢查作出判斷。

 

還在享受關節「喀喀作響」的聲音嗎?這「5種喀聲」恐怕是疾病的徵兆,快點掰手指檢查!

 

 

最後,丁當還幫大家問了兩個經常被問到的問題。

 

1. 經常彈響會不會造成關節炎?

彈響時,關節周圍的毛細血管、末梢神經會受到刺激,從而增加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解痙、消炎,不會造成關節損傷,所以並不會發生關節炎。

 

2. 掰手指會不會導致手指變粗?

掰手指並不會導致關節粗大。因為關節粗大的實質,是關節受損後的骨質增生。既然關節沒有損傷,自然關節也不會變大。

  

 

圖片來源: 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轉載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如在其他微信公眾號,或丁香醫生公眾號入駐的內容平台(包括但不限於知乎、今日頭條、QQ 公眾平台、天天快報、淘寶頭條)看到本平台授權的文章,請郵件聯繫 [email protected] 授權轉載,不可直接二次轉載。

 

丁香醫生是中國最大的醫學網站丁香園旗下的健康管理平台。這裡除了有專業醫生寫給你的健康科普,還有中文互聯網最值得信賴的健康和醫療信息數據庫,你還可以通過丁香醫生旗下的在線醫療咨詢服務平台「來問醫生」在線向醫生提問。

 

還在享受關節「喀喀作響」的聲音嗎?這「5種喀聲」恐怕是疾病的徵兆,快點掰手指檢查!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女性在生理期、懷孕期、更年期時,因為體內荷爾蒙的變化,會改變陰道及泌尿道內的酸鹼值,就特別容易發生「私密處感染」。然而,女性想要避免私密處感染,其實是有撇步的!趙順榮藥師就建議,女性可採取溫水坐浴、適量飲水及服用保健食品,來預防私密處感染。趙藥師表示,健康陰道內存在乳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正餐一口炸雞、一口含糖飲料,點心來個時下最流行的霜淇淋、甜甜圈,飽餐一頓好滿足,不過這樣的飲食方式,小心脂肪肝找上你!營養師指出,人體過多的營養素,會轉化成脂肪堆積在肝臟,久而久之容易形成脂肪肝,建議外食族用餐時多點一盤燙青菜,增加膳食纖維攝取,可幫助脂肪代謝。營養師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勃起功能障礙,可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一名25歲年輕男子,身為業務的他,平時工作忙碌,三餐都靠吃速食裹腹,晚上還要應酬喝酒,長時間下來,不但精神不濟,與女友親密時也總是提不起勁,就醫診斷為勃起功能障礙。收治這名患者的台北市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陳建宏指出,該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近年來,3C產品風行,除了電腦之外,智慧型手機更是受到年輕族群青睞,經常是長時間盯著螢幕不放。低頭族不只是會使眼睛受到傷害,還可能使眼袋下垂!整形科醫師就發現,在門診中,因為眼袋下垂來求診者中,就有不少年輕族群,值得年輕的低頭族們多加注意。超美診所整形外科醫師陳振坤表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