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長期耳鳴 小心恐是聽神經瘤惹禍

長期耳鳴 小心恐是聽神經瘤惹禍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罹患聽神經瘤的患者,初期多誤以為僅是耳鳴等小毛病,直到症狀嚴重就診檢查時,才發現腫瘤恐已長到2公分以上;奇美醫學中心外科部副部長兼電腦刀中心主任張進宏指出,聽神經瘤可能會因腦水腫現象,導致患者壓迫神經喪失平衡感,若拖延治療,嚴重恐影響生活品質,不得輕忽嚴重性。

第一型偶爾發生型 患者易有聽力短暫喪失

聽神經瘤約95%屬於良性腫瘤,因生長緩慢,臨床上較為少見,約10萬分之一;張進宏主任表示,聽神經瘤分為約佔95%的偶爾發生型以及神經纖維瘤增生第二型兩種,以第一型偶爾發生型而言,患者會有聽力短暫的喪失、暫時性失聰重聽等症狀,初期多患者較不在意,直到嚴重出現暈眩、耳鳴甚至走路不穩等症狀,才緊急就醫檢查。

傳統手術開顱 術後風險高

至於神經纖維瘤增生第二型,又稱為兩側聽神經瘤疾病,患者兩側恐長出聽神經瘤,治療上較為困難,但臨床上較為少見;張進宏主任說,治療上分為傳統顯微手術、伽碼刀和電腦刀,但過去傳統手術開顱,容易有一半機率會造成顏面神經失調、腦脊髓液漏等風險。

電腦刀治療聽神經瘤 降低開刀風險

因此若透過電腦刀方式,不須開刀,利用高能量放射線針對聽神經瘤部位射殺腫瘤細胞,降低開刀風險;張進宏主任表示,目前使用電腦刀治療聽神經瘤的133位患者,佔90%已獲得良好控制,且治療後都未出現顏面神經失調,健保也針對3公分以下腫瘤,且對腦幹及小腦無明顯壓迫的患者,能事前申請補助,不過若屬於較大腫瘤等患者,仍建議採以傳統開顱手術治療,術後再以電腦刀治療控制較安全。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935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知名健身教練「筋肉爸爸」去年9月中風,幸好及時送醫性命無虞,不過身體半癱無法行動。當初急診醫師還曾說,腦傷區域看起來未來再走路的機會只有三成,原本翻身、吞嚥都有困難,至今已快1年,一直積極復健的他,幸好有太太「筋肉媽媽」的支持與陪伴,目前已經可以自己行走,恢復狀態良好,...

閱讀詳情 »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來台工作已二年、三十五歲越南移工阿新,日前出現容易疲累、睡覺到半夜會因胸悶喘不過氣的情形而驚醒,誤以為宿舍鬧鬼不乾淨,還到大甲鎮瀾宮參拜,無奈症狀遲無改善,直到咳痰有血趕忙到大甲光田醫院確診為風濕性心臟病,心臟主動脈瓣膜和二尖瓣膜遭致破壞,經手術置換人工瓣膜救命。 阿新在半夜頻繁...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捷克參議院議長維特齊(Miloš Vystrčil)將於30日率團來訪,預計將會有90多人,9月1日將到立法院演講。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強調,防疫醫師已經到相關地點,檢視與加強人員防疫訓練,可能請求國防部支援消毒。另外,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地方政府...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全球新冠病例數幾乎與台灣人一致,高達2,388萬人,當中約82萬人死亡,疫情爆發至今屢傳病毒變異,日前再傳新加坡與東京都發現病毒變異,可能增加病毒散布速度,加上香港證實1名2次感染,都讓未來新冠疫苗的效力打上問號。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