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雙手有460萬細菌!只有這樣做,才可以殺死細菌...

雙手有460萬細菌!只有這樣做,才可以殺死細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養生之道在洗手!在我們的周遭環境中,存在許多看不見的細菌和病毒,不論是在門把、扶手、桌面還是電梯按鈕,更別說接觸這些物品的手,依據疾病管制署資料表示,雙手約有39,000~4,600,000隻細菌,而這些還不包括病毒。

病毒附著 透過黏膜入人體

國立成大醫院斗六分院感染科羅景霳醫師表示,物品上會有這些細菌,其實有一部分是人自己造成的,以流行性感冒為例,當一個人患有流感時,口鼻分泌物充滿病毒,當咳嗽或打噴嚏沒遮住口鼻,病毒就附著在物體的表面,或者是咳嗽、打噴嚏時用手遮口鼻,病毒就會附到他的手上,再藉由他的手傳到周遭環境。

當這些細菌或是病毒附著在物體表面時,它們會存活一段時間,等待機會跑到人的雙手上,進而透過黏膜進到人體而造成疾病,我們常說「病從口入」,這樣看來「病由手入」也許會比較貼切,唯有透過洗手,才能夠將手上的微生物有效的去除掉。

內外夾弓大立腕 搓洗40~60秒

疾病管制署洗手口訣:「內(手掌)、外(手背)、夾(指縫間)、弓(指背)、大(大拇指)、立(指尖)、腕(手腕)」,整個過程需要搓洗40~60秒,才算是有效的洗手,洗完手後,利用擦手紙或是烘手機把手弄乾,相對於乾燥的手,潮濕的手更容易得到微生物,如果洗手後沒有把手擦乾,先前的洗手就是做白工。

若水和肥皂難以取得,使用乾洗手液也可以有效地清除手上的微生物,當使用乾洗手液時,也是要運用「內外夾弓大立腕」的原則洗手,搓洗的時間約20~30秒,但是乾洗手液,在面對諾羅病毒和腸病毒時效果較差,所以還是需要利用水和肥皂來洗手。

進食前、如廁後 勤洗手

如果在關鍵的時刻洗手,更能達到保護自己的效果,比如進食前、如廁後、接觸幼兒前、擤鼻涕後以及接觸病人前後,而且在接觸口腔、鼻腔和眼睛之前也是需要洗手,避免病菌透過黏膜進到身體裡,為了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應勤洗手。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你有買到口罩嗎?」、「買不到口罩怎麼辦?」、「哪裡買的到酒精?」最近這些問句可能已經取代了我們平常習慣的問候。隨著全球各地確診、通報人數的增加,反觀手邊口罩或酒精卻愈剩愈少,不免令人感到焦慮不安。 新田/初色心理治療所朱怡苹臨床心理師表示,其實,面對攸關生命與健康的...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網傳木耳富含膠原蛋白,可以讓皮膚光滑、Q彈緊緻,市面上也有許多產品標榜植物性膠原蛋白,這些產品真的含有膠原蛋白嗎? 木耳的黏稠狀物質是水溶性纖維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簡稱國健署)林世航營養師表示,其實,膠原蛋白只存在動物組織中,木耳並不含有膠原蛋白,黏稠狀的物質是膳食...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蔬菜每天都會吃到,但要先洗?還是先切?如何洗才可以洗淨農藥?如何烹調才可以保留較多的營養素?看似簡單的蔬菜烹調,其實隱藏著很多細節,如果沒處理好,容易讓過多農藥吃下肚,甚至營養素流失過多! 蔬菜農藥含量排行榜李佳蕙營養師表示,首先討論農藥殘留的問題,看到以下圖片-蔬菜...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 武漢肺炎疫情導致人心惶惶,慢性病患者不得已得到醫院回診、領取連續處方箋,或民眾前往醫院就診、陪同家人看病時,除了戴口罩預防感染外,院方設置的乾洗手區,也能提供民眾多一層防護!但對於乾洗手會皮膚過敏的民眾,是否有其他替代、預防方式? 進醫院前、離開醫院後、探病前後務...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