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類風溼性關節炎 生物製劑新選擇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剛新婚就病發,只能靠另一半背著走,家事不能做,連切菜都成問題!」30年類風溼性關節炎資深病友徐小姐的經歷,是許多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都有過的。針對中重度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醫師多半會建議使用生物製劑治療,來緩解疼痛,保持關節活動度;而新型注射方式的隱藏式針頭不僅可降低患者注射恐懼,使用起來也方便許多。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張棋楨主任表示,類風溼性關節炎在台灣盛行率約0.4-1%,好發於40歲以上中年女性,男女比例約1:4。是一種因自體免疫發生障礙,讓體內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進而破壞身體正常結構的疾病,最常侵犯四肢小關節,且倘若控制不好,可能會導致關節變形、甚至殘障。

遺憾的是,患者一旦發病就難以痊癒,只能以藥物控制病情;目前醫界普遍認為,使用生物製劑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成效最顯著。張棋楨主任指出,生物製劑可藉由抑制腫瘤壞死因子(TNF-α)作用,來調節免疫機制;然而,患者在減輕發炎的同時,容易因免疫力降低,而增加感染風險,例如肺結核。

因此,醫師常會建議患者選擇半衰期較短的藥物,因為代謝快、在體內停留時間短,較能降低感染風險;且根據健保資料庫的數據發現,使用一週兩針生物製劑治療的患者,併發結核病的機率較低。

施打方式上,近期也有類似胰島素筆針的新型注射筆形式,相較於傳統針筒裝注射劑,施打過程中完全看不見針頭,因此能降低患者對針頭的恐懼,且不需額外抽取藥劑。只要病患遵守「一壓二拉三喀喀」步驟,在家就能輕鬆施打,是病友不錯的選擇。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2408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新北報導】許多人因末梢血液循環不良,如果腳掌、腳指出現傷口或是感染問題,常難以癒合,傷口越來越嚴重,嚴重時還需截肢。台北慈濟以「來者不鋸」為治療準則,透過導管技術疏通患者末梢血管,迄今治療超過1600隻腳,成功率達96%,免於高位截肢的比率達91%。   台北慈濟醫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國大陸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持續升溫,全球掀起搶購口罩亂象,為遏止國人搶購、囤積口罩的風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口罩販售實名制2月6日上路,希望讓更多有需要的民眾買得到口罩,並讓資源利用公平及透明。持健保卡至藥局購買 7天可買2片口罩 指揮中心表示,變更口罩販售方式重點...

閱讀詳情 »

中國大陸武漢市去年12月在華南海鮮市場一帶爆發「不明原因肺炎」,過年期間疫情擴散,全球感染武漢肺炎人數不斷攀升,死亡病例持續增加,各國紛紛加強防疫措施。有醫師在社群粉專上,整理出防疫六大重點,讓民眾了解因應之道。 重點一【什麼是武漢肺炎?】 嚴重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爆發源自中國湖北省武漢市,其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年約70歲的李先生因不明原因發燒持續兩三天送往急診,經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是因二尖瓣逆流合併感染性心內膜炎所造成,同時發現有心房顫動的問題;因此投以抗凝血劑來預防血栓形成,進而降低中風的風險。但住院期間卻突然出現左側腦部大出血的情形,所幸他所服用的抗凝血劑有專一反轉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