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養成良好習慣 輕鬆遠離蕁麻疹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誘發蕁麻疹主要原因多與食物、藥物和感染相關,有時也可能是免疫功能出問題導致;皮膚科診所主治醫師林栗伃指出,臨床上,部分特殊體質的患者,也會因接觸冷、熱溫度,或運動後,促使皮膚出現病灶,甚至演變為皮膚劃紋症。

出現蕁麻疹,身體會出現大小不一且形狀不規則的浮腫,且有可能會發生在身體任何部位;林栗伃說,有時浮腫症狀會在幾個小時內消失,但也可能會不停誘發,若症狀反覆出現超過6週,就屬於慢性蕁麻疹。

治療上,急性蕁麻疹多以口服抗組織胺為主,通常數天至兩週內就可痊癒,除了影響到其他部位危及生命,則可立即給予短期口服類固醇治療或是針劑類固醇治療;林栗伃說,若治療慢性蕁麻疹,則只需持續服用抗組織胺藥物,半年內就可有效改善。

除了平時應多選擇寬鬆衣物,也應避免吃到不新鮮的海鮮食物,且若為特殊體質,則應做好保暖等措施;林栗伃提醒,急性蕁麻疹嚴重時,恐會出現胸悶、喘、呼吸困難等危及生命的症狀,應盡快就醫治療,才能避免病情加劇。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3805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擔心孩子動得少影響身心健康嗎?根據董氏基金會2021年年初調查指出:國小學童中每十個有七個表示喜歡和父母一起運動、和父母一起運動會讓自己快樂,超過一半的學童表示若有父母陪伴會讓自己更想運動。因此,建立親子運動紓壓習慣,不僅能提升免疫力、維持彼此的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妥瑞症(Tourette Syndrome,TS)是一種好發於兒童之腦部神經疾病,病童幼小時,常見脾氣固執或伴有動作笨拙等協調性問題,而在學齡期左右,會間歇出現不自主抽動(tics),包含動作及聲音,如擠眉弄眼、搖頭晃腦、清喉嚨、大叫等,而這些表徵症狀其實也是許多人對妥...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近期氣溫直直落,又是麻油雞、羊肉爐登上所有人餐桌的時刻。合佗中醫診所施昀廷醫師在「柴胡中醫不中二」分享補冬4大暖男,也就是華人圈常見的4項料理: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藥燉排骨,這些料理該怎麼吃才最暖呢? 施昀廷提醒,麻油雞的麻油等食材都偏熱,燥熱體質者吃了容易上火;...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1名30歲的小章(化名)與伴侶做愛後的2天,即發現尿道口出現黃色且黏稠狀的不明分泌物,排尿時也感到疼痛,已有心理準備可能感染性病,立即至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檢查,沒想到檢查後發現淋病、梅毒、疱疹病毒感染。張男不解詢問,每次性愛都有戴保險套,為何還會染病? 保險套使用時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