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2016年『Love,形影相髓』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講座

2016年『Love,形影相髓』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講座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慢性骨隨性白血病(CML)是我們俗稱血癌的一種,根據統計台灣每年約有200例白血病的新增病例,因為症狀不明顯,很容易延誤就醫,進而耽誤治療與用藥時機!

以往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患者,往往只能等待適合的骨髓移植,以求得一線生機,但其實隨著醫療與藥物的進步,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已經可以標靶藥物治療,甚至現已進展到第二代標靶藥物,只要透過每天服藥、定期抽血追蹤,可更穩定地維持深度分子學反應,將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如同慢性病一般地長期控制。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病患應每三個月進行一次抽血檢查,根據2013年最新歐洲治療建議,在接受藥物治療後的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治療目標,包括完全染色體緩解(CCyR)、主要分子學緩解(MMR)、深度分子學反應 (MR4.5)等,只有依照醫囑服藥、定期檢查是否達成目標,才能真正確保疾病控制穩定,不致惡化。

以下講座將讓您更了解CML,面對它、控制它!

唐季祿醫師/開場致詞

謝謝大家參加『Love,形影相髓』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講座。隨著醫療的進步,針對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現階段最被大家關切的議題已變成─未來有沒有機會痊癒,或我們如何與它和平共存,能隨心所欲如同正常人般過日子。在剛被確診與後續追蹤期間可能都會碰到很多問題,今天我們很高興邀請到兩位專家─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的郭明宗醫師及台大血液科的徐思淳醫師,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最新進展,以及他們寶貴的臨床經驗,希望大家透過今天的活動能夠得到正確、完整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資訊!

 2016年『Love,形影相髓』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講座

主講人:臺大醫院血液科  唐季祿醫師

 2016年『Love,形影相髓』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講座

主講人: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 郭明宗醫師
慢性骨隨性白血病發病原因/人體內有 23 對染色體,染色體上面有許多基因,基因會決定人體各種細胞的表現方式。若染色體發生異常,使得第 9 號染色體上的 ABL 基因易位接到第 22 對染色體上的 BCR 基因,就會產生新的「費城染色體」。費城染色體上帶有 BCR-ABL 基因,會造成體內白血球異常增生及分裂,進而引發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全文網址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28504)

2016年『Love,形影相髓』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講座
▲主講人: 
臺大醫院血液科 徐思淳醫師

和平共存的概念/另類醫療常強調的觀念就是與疾病和平相處、不用激烈的治療手段、病人免吃苦、很快樂,但是血液腫瘤科的醫師們不喜歡這個概念,原因是能完全緩解的病,就該一鼓作氣治到好,只有治不好又慢性的病,才要談這件事情。

想像疾病就是我們的敵人,敵人都是伺機取命,而和平是基於無法一次打敗對方,共存則是無法獨大的無可奈何,那和平共存的基礎是什麼?就是我方強大的優勢,讓對手必須屈服於現狀,只有勝利者才能談和平共存。(全文網址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28504)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850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基因改造問題爭議許久,但國人仍長期食用基改黃豆,在食安意識抬頭下,該是力求改變的時候。目前台灣一年進口黃豆達230幾萬公噸,但幾乎全是基改,非基改只佔不到1成;而非基改除了營養高,若是國產,鮮度更佳,還少了運輸與雜菌產生的風險,如果買得到,當然還是國產非基改的最好。國產黃、黑豆都是非基改 許多民眾擔...

閱讀詳情 »

  貧血是女性很常見的,那麼女性貧血怎麼辦呢?女性貧血不宜吃哪些食物呢?下面就來了解一下貧血不宜吃的食物。1、不能喝咖啡因為咖啡里的多酚類物質會和鐵形成難以分解的鹽類,抑制鐵的吸收。對於貧血病人而言,非常不適合。如果想要喝飲料,最好能將咖啡改為橘子汁。確實,咖啡并非能長期飲用。最重要是不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家中孩子會經常無法專心且好動嗎?有可能是罹患了「注意力缺陷過動症」!中醫師指出,當孩童「陽動有餘,陰靜不足」,心肝脾腎偏陽亢火旺,就易出現過動症,可藉由中藥調理,而且飲食應清淡;家長與老師並應從行為管理、認知訓練來幫助病童。北醫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鄭國宏表示,注意力缺陷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