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乾眼症常見4大症狀你有嗎? 口罩佩戴不正確也會導致

乾眼症常見4大症狀你有嗎? 口罩佩戴不正確也會導致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疫情期間幾乎口罩不離身,台北馬偕紀念醫院眼科主任鄭惠川表示,長時間佩戴口罩,如方式不對,口罩無法貼合鼻樑,呼吸氣流會向上流動通過眼球表面,增加淚液的蒸發,無形中增加了乾眼症風險。最近幾個月眼科門診發現,乾眼症患者明顯增加,提醒民眾「口罩可不能隨便戴」。


「角膜是眼睛的第一道防線」鄭惠川說,角膜前方有淚液分布,淚液由外而內共3層,分別是脂肪層、水層和黏液層,主要維持眼睛濕潤,如其中一層分泌不足或不穩定,淚液滲透壓變高,就會造成角膜破皮或發炎,導致「乾澀、異物感、灼熱感、畏光」等症狀。


鄭惠川指出,乾眼症不只是症狀,而是一種需治療的疾病,但許多患者自行點眼藥水、人工淚液,但只能治標,無法治本,如果病情已到中度、重度,長期忽視,並未就醫,還可能引發角膜病變,視力受損。


乾眼症常見4大症狀你有嗎? 口罩佩戴不正確也會導致

▲乾眼症常見症狀vs.高風險族群。(圖/鄭惠川醫師提供)


鄭惠川提醒,民眾眼睛如出現「乾澀、異物感、灼熱感、畏光」等症狀,應盡速就醫。平常則建議使用人工淚液、用眼過程適度休息、避免長時間使用隱形眼鏡、均衡飲食、多補充維生素A,藉此改善乾眼不適。


基隆長庚眼科教授孫啟欽進一步說明,淚膜是眼球表面上含有水分、脂質、黏蛋白與抗菌成分的薄膜,只要維持其生理平衡,可有效減輕乾眼症狀,避免角膜傷害。


臨床顯示,乾眼症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但最近國內研究顯示,乾眼症有年輕化趨勢,研判與3C產品使用量有關,且未成年乾眼症患者的角膜損傷風險較老年患者高出6.66倍。


林口長庚研究團隊分析1997至2013年台灣健保資料庫中乾眼症患者,國內乾眼整體盛行率為7.85%,約有180萬患者,且年紀愈大,乾眼症比例越高。


但近年來3C產品使用量增加,加上防疫生活型態改變,使得乾眼症年齡層下修,該項研究發現,18歲以下的乾眼症患者出現角膜損傷風險,較老年患者還要高。


治療上,輕度乾眼症患者可以使用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以及搭配熱敷、按摩來緩解不適。如為中度,則必須使用抗發炎藥物、自體血清治療、淚管塞等方法,來舒緩症狀。到了重症,則可考慮局部免疫抑制劑或手術,避免視力損害。


更多NOW健康報導
▸口咽癌與頭頸癌正取代子宮頸癌 成最常見HPV相關癌症
▸「累、喘、腫」只是老化? 心臟衰竭9成無法及早確診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現代人生活壓力大,不少未滿30歲的年輕人都曾為甲狀腺機能亢進所苦,但大多數患者都是等到「粗脖子」、須手術切除時才發現。統計顯示,約有2%的患者在初次進行甲狀腺手術後,會有永久性聲音沙啞的現象,重複開刀患者聲帶受損率更會增加10倍;因此,醫師會利用「神經監測系統」,降低術後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一名年僅16歲的男學生,最近發現腳底出現一顆顆大小不一的凸起物,且有越來越多的情況,整個腳底凹凹凸凸像「釋迦」一般,就醫後確診罹患病毒疣。皮膚科醫師提醒,病毒疣會有單一或多個像小丘陵般突起的粗糙顆粒;通常在幾個月內就會消失,但有的會持續好幾年,且不但會傳染和復發,有些甚至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大陸冷氣團來襲,各地氣溫將下探10度,心血管疾病患者及老年長輩尤其要注意!醫師指出,天氣變冷容易引起血管收縮、血壓上升,間接引發心房顫動,甚致發生心肌梗塞及中風,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要特別注意保暖,外出時帽子、口罩、手套及保暖衣物都不可少,並定期量測血壓,按時服用藥物。根據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根據行政院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顯示,近年來,糖尿病死亡率一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前五位;另外,根據中央健保署資料估算,目前全台灣使用藥物治療的糖尿病患者超過160萬人,98%屬第2型糖尿病。糖尿病的原因其實相當複雜,一定要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法對症下藥,才能夠有效控制血糖。彰化基督教...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