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3D列印定位準 整治脊椎大利多

3D列印定位準 整治脊椎大利多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自從3D列印加入陣容,醫療領域起了許多變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陳賢德認為,例如脊椎側彎手術的成功率,就可以看到明顯提升。醫師指出,脊椎側彎的治療方法,依據嚴重程度而有不同。當彎曲角度超過四十度時,病患外觀會出現明顯改變,嚴重者甚至壓迫到臟器,影響心肺與腸胃功能。此時醫師多半建議開刀矯正及固定。
脊椎側彎傳統手術 風險多時間長
骨科部主治醫師陳賢德表示,日前收治兩位十三歲的患者,有青少年原發性脊椎側彎的問題,彎曲角度大,不僅外觀改變,其中有一位甚至有壓迫到心肺的狀況。醫師評估後,決定採用開刀方式治療,傳統做法是進行脊椎內固定,在每一節脊椎椎弓根打釘,並在脊椎兩側植入金屬鋼條,以機械力學的方式矯正脊椎側彎,存在許多風險,冗長的麻醉時間也對病患不利。
3D列印技術協助 提升手術成功率
在骨科部與3D列印醫療研發中心的合作下,將醫療影像立體化,根據病患的脊椎特徵,避開依附在脊椎上的重要神經、血管,定位出落點,幫助醫師精準的將螺釘置入於脊椎中,比現有的手術機器人導航系統更能達到類似的效果,手術成本也相對平價。陳賢德醫師指出,透過3D列印的模型,醫師若能在術前掌握置入螺釘的位置,進行模擬及練習,可有效降低手術時間,提升手術成功率,避免發生放置失準的情形。
3D列印醫療研發中心副主任陳怡文表示,透過電腦斷層掃描與3D列印技術的結合,改善了冗長且繁複的手術程序,也讓醫師能進行完整的手術規劃,模擬突發狀況。而設計的手術導板位置精準,可降低麻醉和人為失準的風險,有效預測術後狀況,減少後遺症發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542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里程數 1.保持每日里程,減少些也無妨2.隔週跑長距離,每次增加2-3公里,任何類型跑者都不例外。3.馬拉松比賽之前2-3週,長距離里程應增加至45公里左右。4.跑慢一點,中間偶爾走一段,找朋友一起跑。5.基礎有氧耐力是靠長距離建立起來的,不是每日的里程累積起的。跑完全程是最重要的是,路跑、馬拉松...

閱讀詳情 »

採用錯誤姿勢使用手機等3C產品的「低頭猿人族」,成為肩頸痠痛的大宗族群,萬芳醫院復健部醫師邱俊傑以及運動中心健身教練Asa,共同示範4招緩解運動,對肩頸有保健效果,也能強化肌肉。頭部內收與脊椎延伸運動將雙手放在頭部後面、下巴內縮,上背肌肉就有伸展的感覺;接著讓頸椎、胸椎往上延伸,把駝背的姿勢加以調整...

閱讀詳情 »

    缺乏運動、不合理飲食,以及長時間坐在辦公室者易引起腹部脂肪積累,一旦腹部隆起,再恢復平坦的腹部需要耐心和大量時間。只有採用正確的飲食、有氧運動練習、腹部運動和力量練習相結合。腹部脂肪的減少飲食控制佔50%,運動消耗佔50%。 1. 改變不良飲食習慣。 若出現腹部脂肪積累...

閱讀詳情 »

雖然有不少健美運動導師提出這條或那條訓練法則,並各具實效,但能夠收集其大成,並通過實踐不斷深化而形成一套完整體系者,是被稱為冠軍訓練者的喬·韋德。他這些法則也在不斷發展中,到目前已發展成32條之多。由於效果都較好,適用於初,中,高各級訓練階段用,現介紹如下: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