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舒壓★9種方法讓你不再長期處於精神疲憊的狀態

現在任何一群女生聊天妳去偷聽一下,可能常會聽到「我好累」這句話。神經科學家Chapman指出,「現在的科技使我們的大腦長期處於疲憊狀態。」沒錯,你手中拿著的手機正是吸取你能量的機器。你或許也知道這點,因為根據研究,76%的人一周七天大半的日子都感到疲倦。

9種方法讓你不再長期處於精神疲憊的狀態

好消息是這件事有法可解,更好的消息是,所有方法都不需要你把3C科技產品丟掉。請跟著我們一起來了解,試著改變一下生活習慣吧。

 

  1. 靜坐(但又不需真正打坐)

妳可能認為自己知道如何維持專注,但其實妳可能錯了。「不斷分心會消耗我們的精神能量,」Chapman指出,精神疲憊會讓身體跟著耗弱。傳簡訊、看iPhone、Youtube、上網貼文、刷IG,以及打探前任男友動態等等都會「使我們的大腦保持高度亢奮。」但這些情況並不太嚴重:「我們的大腦重新開機得很快,只要遠離心理刺激30分鐘,妳的大腦就能專心並且戰勝疲倦。」如果妳沒有或無法爬進一個溫暖、與世隔絕的空間,Chapman建議也可以找一個短暫的休息片刻。把手機調整為飛航模式30分鐘,戴上厚厚的耳機(但不要開音樂,否則妳的大腦還得動起來對抗最細小的聲音),不要說話。「我們的大腦已經調適成不斷迎接干擾,因此某種程度上我們已經對外界刺激成癮。只要以一點點改變消除這些干擾,只要15分鐘,妳的大腦就能變得更平靜,且更加專注。」

 

  1. 走出戶外

不一定要是大自然,就連一般「戶外」都可以。光是走出去就能讓妳更有活力,就這麼簡單。研究發現,一天只要處在自然(最少要有一、兩棵樹)環境下20分鐘即可讓受試者變得更有活力。如果可能最好運動一下。研究顯示,和室內運動相較,在戶外增加心率更讓人精神飽滿。(看著大自然的相片也能增加妳的元氣哦~)

 

  1. 吃健康食物

下午3點昏昏欲睡時妳拿出了法寶:超大條的高能量棒,然後覺得比吃餅乾更精神充沛,沒錯,但妳也會開始打起瞌睡。「吃能量棒來提振精神是最錯誤的觀念,」內科醫師Smaradache指出,「能量棒和市售微波食品有大量高濃縮單糖,但沒有好的脂肪和纖維素,因此它會促使妳腎上腺素激增,使血糖值降低,30分鐘內妳就會開始萎靡與疲倦。」不過不是所有能量糖都讓妳想睡覺。買零食放進包包前請先通過以下三項測驗標準:1. 成份連妳阿嬤都看得懂 2.糖類在10公克以下 3.纖維素在10公克以上。

 

  1. 10:30以前上床睡覺

柯林頓擔任美國總統期間以一天只睡4小時聞名。但沒有其他人可以或應該熬夜成這樣。即使妳覺得自己突破了生理節律的限制,一天只睡5小時隔天也能神采奕奕,一群科學家們恐怕也不贊成妳這麼做。10多位睡眠專家檢視過去的睡眠研究文獻後做出結論,認為「成人建議睡眠時間至少要7小時,才能獲致認知、情緒及生理上最佳的健康狀態。」基本上,7小時不是最理想目標,而是必要條件。想無痛將睡眠時間導入正軌,請採取漸進方式:專家建議每天比前一天晚上早10分鐘上床,直到妳可以睡滿7小時為止。

※來源:Vogue TW, Instagram

(完整文章請看VOGUE.com

 

 

【延伸閱讀】

頭髮常常斷裂怎麼辦?到底該吃什麼才能讓頭髮長更快、更柔軟、更閃、更健康?

睡前喝點這些飲料,讓睡意輕鬆到來!

林心如的幸福秘訣:快樂的活在當下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VOGUE網站》http://www.vogue.com.tw/

※本文由VOGUE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放下是覺醒的第一步放下並不等於悲觀,放下使你有一個更純淨的心和專注力,讓你不至於對自我看的那 麼重。接受事情的所有結果,也是放下的一個途徑。我經濟窘困,沒有工作,但是難道我就只接受結果而不作任何努力?絕對不是。放下不等於撒手不理,而是面對 現實,接受已成的定局,然後才能放下。這就是覺醒的第一步。放...

閱讀詳情 »

在夢中,我告訴自己我正在作夢,因為這個夢境已經出現過無數次了。我對於夢境的過程了如指掌,所以告訴自己從夢中醒來。我開始專心覺知在夢中的所見所聞、 在夢中與人對話時所使用的語言?是否能夠見到顏色?是否有嗅覺和感覺疼痛等等。為什麼在夢中被某物追趕時我會感到累,而且很難逃跑?我察覺到當我在夢中 時,那個實...

閱讀詳情 »

讓愛找到你,讓喜豐盛你! 只要見解正確了,內心就會充滿愛與喜。 當習慣改變了,頭腦就不再喋喋不休。 「你是否非常在意別人如何看待你?你是否能夠做自己的主人?你到底是誰?為什麼你會活在這個世上?問了這一連串問題的人到底是誰?為什麼需要知道這些 問題的答案?我們的存在是否意味著某些任務正等待我們去執行?...

閱讀詳情 »

幽默就是要180度大轉彎 有一次,蕭伯納收到英國著名女舞蹈家鄧肯的一封信,信中傳達了熱情洋溢、積極主動的澎湃情緒。 信中說,如果兩人結合,養個孩子,那對後代將是一件好事,「孩子有你那樣的頭腦和我這樣的身體,將會多美妙啊!」 後來,蕭伯納回信給鄧肯,表示受寵若驚,但不能接受這樣的好意。 他說:「那個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