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愛的故事]愛要及時|台灣血液基金會

「捐血一袋,救人一命」常聽到、見到這樣的標語,但若非親身經歷體會,實在無法激發動機前往捐血。家住台東縣太麻里鄉的羅忠義先生這樣說著。

去年發生在太麻里的一場車禍,讓羅先生親身感受到「愛要及時」。車禍的受害者為羅先生的母親,當救護車從太麻里火速趕往台東馬偕醫院的同時;接獲通知的羅先生也是開著車飛快趕往醫院探視,平時約需1小時的車程,只用了40分鐘抵達。在開刀房外的他,簽下了「輸血同意書」,此刻,他開始瞭解到血液的重要性。其母親經歷生死關卡,仰賴輸血及醫生搶救得宜,得以倖存。孝順的羅先生知道「捐血一袋,救人一命」已並非標語,而是具體的事。[愛的故事]愛要及時|台灣血液基金會

[愛的故事]愛要及時|台灣血液基金會

目前捐血已有6次的羅先生,問他從甚麼時候開始捐血?有何因緣捐血?他才說出這段往事。他說,以前當兵時,同袍邀他一起去捐血,死都不肯,因為怕打針。而現在卻願意自動來挽袖捐血。他表示,這要親身經歷才知道痛(心痛勝於打針痛),我寧願挨針痛,也不願看著自己或其他病患家屬心痛。自此,他成為固定捐血人,也說著捐血的好處,就是除了促進新陳代謝外;也能瞭解身體的狀況,並注意保養身體,持續捐血救人。

已充分瞭解捐血好處的羅先生,來捐血時也是全家出動,就是要把這項有意義的善行能夠傳承下去,如同捐血標語「捐血一袋袋、愛心一代代」。雖然家離台東捐血站很遠,但愛心不分遠近,能幫助人最重要。羅先生表示,每次捐血回家後,都會跟母親說「我又去捐血了」;母親總回答我「乖,這才是我的好孩子,我們要懂得回報他人。」(江宜勳)

【原文出處:台灣血液基金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捐血在台灣已經40年了,台灣真的是一個非常有愛心的國家,然而你可知道在民國60年代,那時候醫院的血庫,還是由血牛在把持...

40周年重新製作的簡介影片中,特別邀請到沈秋宏先生(前凱撒飯店主廚,現自營早餐店,捐血1,413單位)、喻家貞小姐(視障捐血人,現為按摩師,捐全 血139單位)、許德英先生(是用血人也是捐血人,前飛官及前任職華航飛安部,捐血264單位)、林子巡醫師(熱血醫師)、張育禎小姐(受血人,海洋性貧 血患者)協助拍攝,讓他們娓娓道來捐血與受血的心情故事,這些故事,感動了我們,相信正是最美也最真切的無私之愛。

現在就來下面這段影片吧~[愛的故事]愛要及時|台灣血液基金會

[愛的故事]愛要及時|台灣血液基金會 [愛的故事]愛要及時|台灣血液基金會

 [愛的故事]愛要及時|台灣血液基金會

相關推薦

在欣單車2014年的車友大調查中,最受到網友青睞的彰化經典百K路線,對於中部車友來說就像是走灶腳一樣的熟悉,但其他地區的車友們也許還不知道這是在哪?那就快跟著我們一探其中最精華的八卦山路段吧!八卦山脈位在彰化縣,是彰化縣及南投縣的界山,整體的高度不高,但東西各臨南投及彰化兩塊平原,白天由路旁林間可以...

閱讀詳情 »

上肢動作與肩膀轉動有關係,當下桿時下肢會移往左側,同時上半身的擴背肌會向後作旋轉,此時肩膀會處於垂直水平,而何謂垂直水平,意思是下桿時,右肩不能往外面推,因為這樣桿身和桿頭會被推向揮桿路徑的外側,正確來說,下桿的時候,左肩會朝左後側帶,右肩會稍後向下,所以最好是下桿時,右肩低下靠近身體。還有一個球友...

閱讀詳情 »

似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在世界的某處突然出現一種新的病毒試圖殺死我們人類。這裡列舉的是世界上曾經出現過的最致命的八種病毒。 1、伊波拉病毒據新華網報導,伊波拉(Ebola)是一個用來稱呼一群屬於纖維病毒科伊波拉病毒屬下數種病毒的通用術語,可導致伊波拉病毒出血熱,罹患此病可致人於死,包含數種不同程度的症...

閱讀詳情 »

啟動你強而有力的下半身! 拉開空間~爭取手部延遲時間 !下桿動作是許多球友總是做不好的動作,在不明確是用手還是用下半身時,就需要一個「明確」啟動方式與相對位置。身體是一個相對的運動,所以當我們需要明確的「下半身先啟動」時,「相對的」手部動作是被動的(如教學影片的說明),建立在這樣的情況下,手部與下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