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身體想說的話]子宮拿回生命主導權|魅麗雜誌

子宮系統對女人來說,除了孕育新生命之外,也是製造荷爾蒙的重要場所,在女性的整體健康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是,近年來子宮相關疾病的發生率非常驚人,究竟,子宮疾病發生的原因是什麼?又可以怎麼預防...[身體想說的話]子宮拿回生命主導權|魅麗雜誌

[身體想說的話]子宮拿回生命主導權|魅麗雜誌 【魅麗雜誌 85期/10月號】 【圖文提供/魅麗雜誌】

身體想說的話

子宮

拿回生命主導權

子宮,是生命的初始,它包覆了兩性不同的個體,在此融合為一。如果親密關係帶來委屈或不願意,女性在身體上的表現,就可能是生殖系統方面的疾病。

子宮系統對女人來說,除了孕育新生命之外,也是製造荷爾蒙的重要場所,在女性的整體健康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是,近年來子宮相關疾病的發生率非常驚人,究竟,子宮疾病發生的原因是什麼?又可以怎麼預防?

 [身體想說的話]子宮拿回生命主導權|魅麗雜誌

 

子宮問題的三大原因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子宮出現問題,其實和便秘、循環不好、以及情緒創傷有關。」這三個狀況,乍看之下似乎和子宮沒有直接對應,但黃鼎殷醫師解釋,我們的身體是一個整體的系統,有時候病症的來源並不是出現症狀的部位,而是和其他問題交互影響下的結果。

「便秘是一個警訊,表示身體最大的排毒系統有了阻礙,髒東西就會累積下來;循環不好,腳就容易冰冷,很多女性腳底冷,子宮就冷,子宮一冷就會出現很多問題。」不過,在這兩個原因之外,黃醫師認為,子宮相關疾病常見的來源,最重要的就是月經不正常,而月經正不正常,和情緒創傷及壓力有很大的關係。「我們知道,子宮在沒有懷孕的時候,也都在準備懷孕的狀態,那是一個充滿愛的環境。這時候如果你有很多情感上的阻礙,尤其是和伴侶之間有所創傷,月經就容易出問題。」

 

親密關係的情緒創傷

造成子宮疾病的情緒特徵,和親密關係帶來的委屈、不願意有關。黃醫師回想起一位罹患子宮頸癌的患者,她曾經是一位小三,雖然沒有多重性伴侶的問題,但更換伴侶的頻率比較高一些,所以對性一直有種罪惡感。由於社經地位較低,她隱隱覺得,自己是用性來換取一切需要的東西。再加上曾經拿掉過幾個小孩,她在觀想自己的子宮時,覺得那裡就像個墓地,那麼多因為自己而看不到這個世界的孩子,讓她充滿罪惡感與虧欠,於是在潛意識裡,以身體作為償還。 

「子宮頸是子宮的開口,它就像一個門,決定讓哪些精子出入,所以它有忠誠的象徵,是個守門人的角色。所以,如果有些女性覺得違反了自己定義上的忠誠,子宮頸就可能會產生一些問題。相反的,如果認為伴侶不忠誠,或者在親密關係上有一些潔癖,也容易有會有同樣的狀況發生。」

黃醫師舉的另一個例子是,有位患者喜歡上一個風度翩翩、條件非常好的男人,在事業上也有很好的成就,只是男人同時不只有一位女友。後來他們兩情相悅,男人也願意放棄一些東西與她在一起,她卻發現自己罹患了子宮頸癌。透過排列,深入去觀照自己的情緒,這位患者看見了那些夜裡,她獨自面對男人正在別人懷裡的痛苦。積壓的很多委屈、創傷慢慢被召喚出來,這時候她才發現自己的病,是因為男人的不忠誠深深刺傷了自己。

[身體想說的話]子宮拿回生命主導權|魅麗雜誌 

自願是療癒關鍵

「兩性關係出現問題,在女性身體上的表現,就是容易罹患生殖器官方面的疾病。」為什麼女性特別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呢?黃醫師表示,男人在性方面的不愉快,比較不是用壓抑的方式表現,所以相對來說,男性生殖器官的癌症發生率比較少。但是女人對性的壓抑比較多,甚至是一種普遍的禁忌,現代社會雖然比較開放一點,但基本上還是傾向男性主義,在親密關係的規範上,女性的壓力仍然存在。

 

更多精彩容盡在本期【魅麗雜誌 85/10月號】

【《魅麗雜誌》官網;《魅麗雜誌》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前主播林書煒過年時,一家大小到馬來西亞旅遊,最近又去沖繩參加馬拉松,原以為自己會變黑,沒想到使用高濃度維他命C防曬,讓她的皮膚依然白皙;反倒是女兒變成「黑美人」,吵著想要變白,她試著幫女兒擦上無添加香料、色素的維他命C,女兒的皮膚漸漸變白,也沒有發生過敏反應,結果令她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你知道嗎?痛風會使心肌梗塞的機率大為提高!透過全民健保資料庫世代分析統計,痛風患者發生心肌梗塞的風險機率比無痛風患者高出 23% ,且此風險差異也存在於20-44歲年輕族群身上,顯見年紀輕輕但罹患痛風的人,也必須提防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生。痛風是尿酸排泄減少或尿酸產生增加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你記憶中最特別的生日禮物是什麼呢?3月5日剛滿27歲生日的創作歌手韋禮安,今年送給自己最特別的生日禮物,就是和台灣世界展望會於3月9日啟程前往位於東南歐、20年前曾發生慘烈屠殺的波士尼亞。事實上,就在今年2月,波士尼亞境內各地也曾發生幾起暴動,但韋禮安仍堅持這趟行程,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根據衛福部統計,大腸直腸癌已連續四年名列癌症首位,其中近三成腫瘤是位於直腸;傳統直腸癌的手術大都必須放置人工肛門,雖然新式手術可保肛,但卻有必須經常排便的困擾。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以達文西機械手臂進行微創手術,直接從肛門進入切除腫瘤,由於體表沒有傷口,不但保肛又保腸,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