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孤味》監製徐若瑄傳耳鳴眩暈 疑壓力大、睡眠少所致

《孤味》監製徐若瑄傳耳鳴眩暈 疑壓力大 睡眠少所致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今年57届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由電影《孤味》陳淑芳獲得,而擔任該片監製且身兼電影演員身分的徐若瑄,同時忙於這齣電影及自己的新歌加精選輯,上個月底透露因過於忙碌、壓力大、睡眠時間少,從9月初就開始出現耳鳴症狀,嚴重時甚至出現眩暈發作的情形,讓她感到恐慌。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眩暈症總是突然發作,讓人措手不及,建議有症狀要積極治療,降低復發機率。


一般而言,眩暈症患者在症狀發作時,會感到天旋地轉、走路不穩,感覺眼前所有景象都在旋轉,且可能伴隨噁心、想吐等症狀,常見的原因有原發性眩暈,如內耳的前庭神經系統發炎、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及梅尼爾氏症。此外,還有因為焦慮、憂鬱或氣溫劇烈變化引起的心律不整與眩暈,以及因為視覺異常、腦部或頸部病變所引起的中樞性眩暈,這種通常是最嚴重且治療上較棘手的病症。


藝人徐若瑄提到她經由醫師檢查,發現是由於內耳中的淋巴液體蓄積導致壓力不平衡,因此出現眩暈症。李宏信說明,多數患者因內耳淋巴液積水,加上生活壓力大、飲食不正常,血管中累積過多的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當情緒焦慮、緊張時,容易使血管過度收縮、血流不暢,進而造成組織缺血而壞死,內耳神經因此萎縮,其中作息不規律、睡眠不足都是造成眩暈的主要因素。


李宏信指出,通常患者的急性眩暈症發作時,會先以利尿劑將內耳多餘的水分排出,降低內耳壓力,待病情穩定後,再以促進血液循環的藥物來增加內耳細小血管的血流供應,疏通血管,長期服藥治療方能讓內耳神經逐漸恢復內耳生理功能,達到不易復發的目的。對於嚴重的病人,則可考慮是否有手術方式進行治療的必要,不過由於風險高,且術後仍有眩暈的可能,因此一般較不建議冒手術風險。


耳鳴與眩暈均屬於內耳疾病,是內耳神經細胞受損、萎縮、退化所引起,耳鳴的特性微聲音不停持續,困擾著病人,故需耐心服藥才能逐漸減輕耳鳴的音量,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而頭暈或眩暈的特性為症狀發作來的快,有時候症狀非常嚴重,令人難以承受,但有時候稍做休息症狀就會消失,但若不治療則會常常復發,讓病人感到恐懼,甚至不敢出門遠行。其實只要保持平心靜氣、生活規律,就不容易發作,經常復發的病人只要耐心服藥一段時間後,就會恢復正常不易發作,但很多病人只要症狀消失就自行停藥,才會經常發作。


家政科醫師李政道提醒,如出現眩暈或耳鳴等症狀,應盡速就醫檢查,若確診為內耳問題,則應減少攝取咖啡因或辛辣刺激物,以清淡飲食為主,其他如酒精、乳製品、加工食品也盡量少吃為宜。當然,最重要的是養成規律的作息、充足的睡眠,並且適時調適情緒,保持愉悅的心情,若因為工作壓力過大,而忽略了身體的警訊,反而可能錯失了黃金治療期,恐增加治療難度。


更多NOW健康報導
▸【影】糖vs.醣 傻傻分不清?! 糖尿病患者為什麼要控血糖?
▸ 糖尿病營養補充怎麼選? 看懂標示這「鉻」不能缺!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學會控「醣」、穩住血「糖」 控制糖尿病其實沒有這麼難!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詩茜/新竹報導】根據衛福部Covid-19最新疫情資訊網頁公告之確認年齡占比百分比,顯示年齡60歲以上的長者佔了確診者3成多,且長者多半也伴隨許多慢性疾病,一旦確診須小心成為重症患者。也因此多呼籲長者在防疫期間盡量在家減少外出頻率。新竹台大分院鄭宇庭營養師分享銀髮族居家期間如何聰明健...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疫情重創許多家庭經濟,也讓不少成功戒酒的民眾又開始「追酒」,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治醫師張祜銘提醒,酒癮再犯時,務必積極就醫,而家人應該給予支持,切勿潑冷水。 40多歲陳先生曾是酒癮患者,每天喝酒、發酒瘋,要是沒喝,整個人就不對勁,手腳發抖、脾氣暴躁,在...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2)日衛福部食藥署發布,高端新冠疫苗完成封緘檢驗,分別是批號SP2106、SP2107、SP2111、SP2112,合格批次不連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坦承,部分批號疫苗有一些問題要解決,可能是檢驗不合格。 陳時中表示,高端採用單白質次單位平台製作新冠...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2)日衛福部食藥署發布,完成4批高端新冠疫苗封緘檢驗,共265,528劑,外界質疑7月19日才核准高端緊急授權(EUA),僅半個月就能有疫苗完成檢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預先生產已是國際慣例。 陳時中表示,各國在加快新冠疫苗研發生產,想辦法怎麼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